设计模式之装饰器模式(Decorator)

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其实大家已经或多或少的接触过装饰器模式了,比如IO中的InputStream、FileInputStream、ServletInputStream等等其组合使用时就是装饰器模式了,比如下面的代码就是一个例子:

InputStream input = new GZIPInputStream( // 第二层装饰
                        new BufferedInputStream( // 第一层装饰
                            new FileInputStream("logictime2.gz") // 核心功能
                        ));

对于装饰器模式,如果用一张图进行说明的话就是这样子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omponent: 一般是接口或者抽象类,定义了最简单的方法,装饰器类和被装饰类都要实现该接口。
ComponentA/ComponentB: 被装饰类,实现了Component。
Decorator: 装饰器类,通过该类为ComponentA/ComponentB动态添加额外的方法,实现了Component接口,并且该对象中持有一个Component的成员变量。
DecoratorA/DecoratorB: 具体的装饰类,该类中的方法就是要为Component动态添加的方法。

第一个例子是将这张图与IO进行一下比较关联
最顶层的Component是接口,对应到IO的就是InputStream这个抽象类。ComponentA、ComponentB是实际的子类,对应到IO的就是FileInputStream、ServletInputStream这些数据源。Decorator是用于实现各个附加功能的抽象装饰器,对应到IO的就是FilterInputStream。而从Decorator派生的就是一个一个的装饰器,它们每个都有独立的功能,对应到IO的就是BufferedInputStream、GZIPInputStream等。

第二个例子我们来自己动手实现一个decorator:

第一步:我们实现Compoent接口以及他的一个子类ComponentA;

public interface Shoes {
    public void makeShoes();
}

public class MakeShoes implements Shoes {
 
    @Override
    public void makeShoes() {
        System.out.println("制作一双鞋");
    }
     
}

第二步:我们实现Decorator:

public class Decorator implements Shoes {
     
    private Shoes shoes;
    
    public Decorator(Shoes _shoes) {
        this.shoes = _shoes;
    }
    @Override
    public void makeShoes() {
        shoes.makeShoes();    //基本功能委派给其他类实现
    }
}

第三步:完成decorator的两个具体子类,进行功能拓展:

public class Embroidery extends Decorator {
 
    public Embroidery(Shoes _shoes) {
        super(_shoes);       
    }
    public void embroidery() {
        System.out.println("给鞋补充图案");
    }
    public void makeShoes() {
        super.makeShoes();
        //拓展方式一:直接在子类的基本功能的实现方法中更新
        System.out.println("在鞋子上绘制一个logo");
        //拓展方式二:在子类中新加入一个方法,在基本功能的实现方法中调用 
        this.embroidery();
    }
}

public class Hollow extends Decorator {
 
    public Hollow(Shoes _shoes) {
        super(_shoes);
    }
    public void hollow() {
        System.out.println("关键位置挖层处理");
    }
   public void makeShoes() {
        super.makeShoes(); 
        this.hollow();
    }
}

第四步:在客户端中进行测试,基本功能的实现以及功能的组装:

public class TestDecorato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hoes shoes = new MakeShoes();
    	shoes = new Embroidery(shoes);
    	shoes = new Hollow(shoes);
    	shoes.makeShoes();

        //当然我们也可以这么实现:
        Shoes shoes = new Hollow(new Embroidery(new MakeShoes()));
		shoes.makeShoes();

    	System.out.println("鞋子制作完成!");
	}
}

至此为止,一个装饰器模式的实现已经完成了。

设计框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使用装饰器的优点在于:
如果我们要新增核心功能,就增加Component的子类,例如ByteInputStream。如果我们要增加附加功能,就增加Decorator的子类,例如CipherInputStream。两部分都可以独立地扩展,而具体如何附加功能,由调用方自由组合,从而极大地增强了灵活性。

总结:
使用Decorator模式,可以独立增加核心功能,也可以独立增加附加功能,二者互不影响;可以在运行期动态地给核心功能增加任意个附加功能。其中增加功能可以通过在装饰器的具体子类中增加一个方法然后在原有功能的方法覆写时调用,也可以直接对原有功能覆写然后增加代码语句进行修改。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滑模控制(SMC)和H∞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于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的鲁棒控制。首先阐述了PMLSM的基本数学模型及其物理意义,包括d-q坐标系下的电压方程和运动方程。随后解释了滑模控制的工作原理,重点在于如何构建滑模面并确保系统沿此面稳定运行。接着讨论了H∞控制的目标——即使在不确定条件下也能保持良好的性能表现。文中还提供了具体的Matlab代码实例,展示了如何利用Matlab控制系统工具箱进行H∞控制器的设计。最后给出了一段完整的Matlab程序框架,演示了两种控制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想要深入了解滑模控制和H∞控制理论及其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提高永磁直线同步电机控制系统抗干扰能力和鲁棒性的场合,如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精密加工设备等。通过学习本篇文章提供的理论知识和编程技巧,读者能够掌握这两种先进控制策略的应用方法,从而提升自身解决复杂控制问题的能力。 其他说明:文中所涉及的内容不仅限于理论讲解,还包括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分享,有助于读者快速上手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自己的设计方案。同时鼓励读者积极尝试不同的参数配置,以便找到最适合特定应用场景的最佳解决方案。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