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排序(25 分)

这篇博客主要测试了不同排序算法在处理各种数据集时的表现,包括单一元素、随机整数、顺序整数、逆序整数、基本有序和部分有序整数等场景。通过给出输入格式和输出格式,说明了问题的具体要求,并提供了代码实现。

给定N个(长整型范围内的)整数,要求输出从小到大排序后的结果。

本题旨在测试各种不同的排序算法在各种数据情况下的表现。各组测试数据特点如下:

数据1:只有1个元素;
数据2:11个不相同的整数,测试基本正确性;
数据3:103个随机整数;
数据4:104个随机整数;
数据5:105个随机整数;
数据6:105个顺序整数;
数据7:105个逆序整数;
数据8:105个基本有序的整数;
数据9:105个随机正整数,每个数字不超过1000。
输入格式:
输入第一行给出正整数N(≤10的​5次幂​​ ),随后一行给出N个(长整型范围内的)整数,其间以空格分隔。

输出格式:
在一行中输出从小到大排序后的结果,数字间以1个空格分隔,行末不得有多余空格。

输入样例:

11
4 981 10 -17 0 -20 29 50 8 43 -5

输出样例:

-20 -17 -5 0 4 8 10 29 43 50 981

代码如下:

#include<iostream>
#include<stdio.h>
using namespa
### 关于选择排序算法的第7-4部实现步骤 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比较类排序算法。其基本思想是:从未排序的部选出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存放在已排序序列的末尾。以下是针对选择排序算法第7-4部的具体实现步骤: #### 1. 定义数组范围 假设有一个未排序的整型数组 `arr`,长度为 `n`。需要对这个数组进行升序排列。 ```c int arr[] = {64, 25, 12, 22, 11}; int n = sizeof(arr)/sizeof(arr[0]); ``` #### 2. 外层循环控制遍历次数 外层循环用于控制总共需要进行多少轮查找操作。每一轮会找到当前未排序中的最小值并将其放置到正确的位置。 ```c for (int i = 0; i < n-1; i++) { int min_idx = i; ... } ``` 此处定义了一个变量 `min_idx` 来记录当前轮次中发现的最小值索引位置[^2]。 #### 3. 内层循环寻找最小值 内层循环负责从尚未处理过的子数组中找出最小值所在的位置,并更新对应的索引值 `min_idx`。 ```c for (int j = i+1; j < n; j++) { if (arr[j] < arr[min_idx]) { min_idx = j; } } ``` 如果遇到更小的数值,则更新 `min_idx` 的值以指向新的最小值位置[^3]。 #### 4. 数据交换完成本轮排序 当内层循环结束后,已经找到了本次迭代范围内最小的那个数所在的下标 `min_idx` 。此时只需要把该位置上的数字与起始点处的数字互换即可完成本趟扫描的任务。 ```c if (min_idx != i) { int temp = arr[i]; arr[i] = arr[min_idx]; arr[min_idx] = temp; } ``` 这样就完成了其中的一次调整动作——将新确定下来的较小者放到前面合适的地方去[^4]。 以上四个主要组成部共同构成了完整的 **Selection Sort Algorithm** 过程描述及其具体编码实践方式之一种版本形式下的逻辑框架结构说明文档内容摘要总结概述要点提炼精炼表达如下所示: ```c void selectionSort(int arr[], int n){ for(int i=0;i<n-1;i++){ int min_idx=i; for(int j=i+1;j<n;j++) if(arr[j]<arr[min_idx]) min_idx=j; if(min_idx!=i){ swap(&arr[i],&arr[min_idx]); } } } // 辅助函数swap()定义省略... ```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