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入门 08 3\12
类与对象
面向对象
- java类及类的成员:属性、方法、构造器、代码块、内部类。
- 面向对象三大特征: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抽象性)。
- 其他关键字:this、super、static、final、abstract、interface、package、import…
-
概念
- 类:对一类事物的描述,是抽象的、概念上的定义。
- 对象:实际存在的该类事物的每个个体
- 设计类,就是设计类的成员(属性、方法)。
-
java类及类的成员
- 属性:类中的成员变量。
- 行为:类中的成员方法。 == 函数
-
类和对象的创建
- 创建类的对象 = 类的实例化 = 实例化类 eg: Person p1 = new Person(); Person为类。
-
-
调用属性 : 对象.属性 eg:p1.name
-
调用方法 : 对象.方法 eg: p1.eat();
-
-
内存解析
- 堆:存放对象实例。
- 栈:存放局部变量。(方法中的变量都是局部变量)
- 方法区: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等等。
-
成员变量(属性) vs 局部变量
-
相同点:
- 定义格式:数据类型 变量名 = 变量值
- 先声明后使用.
- 都有其对应的的作用域。
-
不同点
-
类中声明位置不同 属性:直接定义在类的{}中 。 局部变量:**声明在方法内、方法形参、代码块内、构造器形参、构造器内部变量。 类{}中定义方法 , 方法{}内定义局部变量。 **
-
权限修饰符的不同
属性:在声明属性时,可以指明其权限,使用权限修饰符。
常用权限修饰符:private、public、缺省(就是没写)、protected。
-
初始值: 类的属性都有初始化值。
局部变量和没有初始值
- 在内存中的位置: 属性加载到堆中, 局部变量加载到栈空间中。
-
-
-
类中方法的声明和使用
-
方法定义:描述类中具有的功能。 eg: Math类:sqrt( )、 random ( )…
Scanner类:nextXxx()…
Arrays类: sort()、 binarySearch()、 toString()、equals()…
-
方法的声明:权限修饰符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形参列表) { 方法体 }
-
如果有返回值,需要return、如没有, 返回值类型填 void。
-
return关键字的使用: 在方法体中使用,用来结束方法或者针对于有返回值类型的方法return回数据。
-
方法的使用中,可以调用当前类的属性或者方法。(不可以方法里定义方法)
-
-
匿名对象: 没有显式的赋给对象一个变量名,即为匿名对象。 eg **new 类名()方法;**new Phone().eat;
- 一个匿名对象只能调用一次。
-
方法的重载
- 定义:在同一个类中,允许存在一个以上的同名方法,只要他们参数个数或者参数类型不同即可。
- 判断是否重载:跟方法的权限修饰符、返回值类型、形参变量名、方法体都没有关系。
-
可变个数的形参
- 定义:形参数根据传参数而改变。 eg: public void show (String … strs)
- 格式: (数据类型 … 变量名)
- 注意:
- 但传入的参数必须是同一类型。
- 最多只能声明一个可变性惨,且必须声明在末尾。
-
方法参数的值传递机制
- 引用数据类型:
- 赋值的变量所保存的是数据值。
- 基本数据类型:
- 赋值的变量所保存的数据是数据的地址值。
- 引用数据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