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研究垃圾回收器?
需要排查各种内存溢出和泄露问题时,系统垃圾回收成为高并发的瓶颈时,需要对这种自动化的技术进行监控和调节。
主流语言都是使用“可达性分析”算法来判断对象是否存活(通过一系列GC Roots 对象作为起始点,从这些节点开始向下搜索,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一个对象到与GC roots之间没有任何路径时,该对象就是不可达的)。
java语言中,可以作为GC Roots的对象有:
- 虚拟机栈(栈帧中的本地变量表中引用的对象)
- 方法区中类静态引用的对象
- 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 本地方法栈中JNI引用的对象
引用分四种:
强引用,软引用(在OOM异常之前会回收),弱引用(一触发GC就会回收),虚引用(无法获得对象实体,唯一作用是对象被回收时,收到 一个系统通知)。
不可达的对象想活下去的唯一机会就是,它有finalize方法,且该方法没有被执行过。 这种情况下,虚拟机会把这个方法加入到一个F-Q队列中,并有专门的线程执行这些方法,如果在finalize中没有自救成功,则该对象真正死亡。自救成功了,那么下次再不可达时,不会再调用finalize方法自救了(也就不会加入到FQ中)。一个对象的finalize方法只能被执行一次。
方法区也就是永久代的回收,要求类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
- 该类没有活着的实例对象】
- 该类的类加载器也被卸载
- 该类对应的Class对象也没有被引用,无法通过反射访问该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