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一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简称SRP。它的最原始定义是英文,如下:There should never be more than one reason for a class to change.翻译过来就是:应该有且仅有一个原因引起类的变更。
2、解释说明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方便,会将一些用户的属性和用户的行为放在一个接口中声明,于是乎造成了业务对象和业务逻辑的混合,使得这个接口有两种职责,既负责业务对象的操作,又负责业务逻辑的操作,导致接口职责不明确,按照SRP的定义就违背了接口的单一职责原则了。
虽然在生活中一个人可以身兼多职,但是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是分工明确,单一负责某一个模块的。这里举例说明一下,一个不太合理的设计,如下:
/**
* 一个Person接口
*
* @author ljtyzhr
*
*/
public interface Person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public void setHeight(int height);
public void sleep(boolean isSleep);
public void eat(boolean isEat);
}
这个Person类,前面三个方法,名字、年龄,身高都是属于Person的对象,三个方法都是业务对象方法。而吃饭,睡觉,就属于业务逻辑了,它使用的是Person的一些属性活着说是对象。
3、正确范例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上面的案例是不正确的方式,那么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将上面的接口进行拆分,拆分为两个不同的接口,分别负责业务对象操作和业务逻辑的操作,如下:
/**
* 业务对象(属性)
* @author ljtyzhr
*
*/
public interface PersonBean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public void setHeight(int height);
}
上面是业务对象的操作,下面是业务逻辑的操作,如下:
/**
* 业务逻辑
* @author ljtyzhr
*
*/
public interface PersonLogic {
public void sleep(boolean isSleep);
public void eat(boolean isEat);
}
实际上,在我们真实的开发中,实体类一般都是单独列出的,作为一个模块来看待,如下:
/**
* 常见实体对象模型
*
* @author ljtyzhr
*
*/
public class Man {
/**
* 姓名
*/
private String name ;
/**
* 年龄
*/
private int age ;
/**
* 身高
*/
private double height;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int getAge() {
return age;
}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 {
this.age = age;
}
public double getHeight() {
return height;
}
public void setHeight(double height) {
this.height = height;
}
}
4、分析结论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来看,单一原则的意义何在呢?单一原则主要有这样几个意义:提高可读性、提高可维护性、降低变更引起的风险以及增强系统扩展性。
说了这么多关于单一原则的意义,那么它是不是就百好呢,其实也不是的,当我们滥用单一原则的时候,会导致类的数量陡然增加,反而导致程序变得很复杂。建议接口最好是采用单一职责原则,实现类的设计上尽可能做到单一职责原则,最好是一个原因引起一个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