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绕执行模式
所谓环绕执行模式,指的是每个可用的业务代码都会包含很多重复的周边代码,比如如果是执行资源处理的话,出去有用的业务代码外,常常需要我们去书写资源打开/关闭(清理)的代码,几乎每次操作都是需要的。针对具备环绕执行模式特点的代码,我们可以把业务代码(具体行为)参数化,用一个函数式接口代替,这样就能大大减少代码重复。下面是一个环绕执行模式的例子:
/**
*环绕模式例子
*/
public class ExecuteAroundExample{
public static String processFile() throws IOException{
try(BufferedReaderbr=
new BufferedReader(new FileReader("demo.txt"))){
return br.readLine();
}
}
}
2.使用函数式接口+lambda表达式优化环绕执行模式代码
对环绕模式的优化方式就是把具体行为参数化,具体代码如下所示: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个函数式接口,以便在具体代码中增加行为化参数及使用lambda表达式:
3.java8新增函数式接口
java8在java.util.function包中新增了大量的函数式接口,这些接口仿佛是官方在告诉我们在开发中哪些行为能够被参数化(接口中的方法就是能参数化的行为)。其中常见的接口主要有三个:
1)java.util.function.Predicate<T>
该接口提供了一个抽象方法:
boolean test (T t);
该方法接受一个T类型的数据,然后返回布尔类型,常用于对象比较,比如苹果或橘子重量比较等等。
2)java.util.function.Consumer<T>
该接口提供了一个抽象方法:
void accept(T t);
该方法接受一个T类型对象,没有返回值,通常用于对入参对象进行一些操作,比如取值、赋值等。该接口一个很常见的一个应用就是集合类的forEach方法,其入参就是一个Consumer接口。
3)java.util.function.Function<T,R>
该接口提供了一个抽象方法:
R apply(T t);
该方法接受一个T类型对象,返回值为R类型,常用于对入参对象进行操作,然后返回操作后的内容(需要的内容),常见的一个应用就是stream的map方法。
说完了java8中最常见的三个函数接口,我们来说说他们针对不同类型的变种吧。
之所以会出现变种,是因为泛型只能表示引用类型而不能表示基本类型(原始类型),所以如果我们想要用基本类型作为入参的话,就会出现装箱和拆箱的操作。虽然这些操作都是java通过语法糖自动处理了,但是还是会存在效率和存储空间的浪费。因此,java8针对上述三个泛型的函数式接口,推出了一些原始类型特化接口。
比如:DoubleConsumer接口,其抽象方法变为了:
void accept(double value);
可以看到,参数类型由T变为了double,这样我们在业务中如果传入double类型的参数就不用进行装箱和拆箱操作了。
下面是相关接口的表格:
---------所有内容均来自java 8 in action,供学习交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