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使用LoadRunner工具进行了并发测试,现总结整个过程如下,原创文章希望对大家有用:
1 录制脚本。
LoadRunner11直接对火狐浏览器(24版本以下)中的应用网址进行录制。
以录制的功能点是查询数据功能为例,一般录制方式是这样的:将登陆的信息录制在vuser_init中;将进入查询页面和查询的操作录制在Action中,将退出的操作录制在vuser_end中,并且每一步都最好做上事务节点,以便最后分析性能情况。
2 调试脚本
脚本录制完成后,需要进行调试,包括查看是否有关联、是否需要进行参数化、是否设置检查点,查看返回数据等。
参数化:
a本人对脚本进行了用户名的参数化(因为密码是加密的,lr对这种加密的密码进行参数化时,需要使用开发时的加密方式代码,我自己觉得比较麻烦,故将所有测试用户的密码设置为了同一个,这样只需要对用户名进行参数化,密码使用同一个即可)。
对用户名进行参数化后,一般设置为以下提取参数的形式。
b还对查询的条件进行了参数化,这样跑脚本时,就能将所有的查询条件都迭代跑一次。
查看返回结果
参数化完成后,需要对脚本回放,回放过程中并不是日志中不显示error信息就代表脚本没有问题,需要手动去返回的信息中查看是否返回了需要的数据。
查看返回信息的方式:
a使用树的形式展示脚本
b选择需要验证的查询功能请求
c选择录制时和回放时快照,并以HTTP的视图查看
d在视图中查看响应结果,是否与实际的查询结果一致,如若一致,则代表脚本参数化没有问题
添加检查点
检查点一般只对需要压测的功能请求添加即可,检查点的内容可以是参数化的参数名称,也可以是返回的结果信息中固定的值,即只要能在响应结果中找到即可。
3 创建场景
创建场景一般就是设置并发用户数、初始化和退出方式、并发配置。如下图






如果并发的用户过多,localhost的负载机电脑配置不行,需要使用多台负载机。




此时所有设置均完成,可以进行并发了,即开始场景
4 开始场景

场景开始后,监控服务器的方式有多种,可以使用lr自带的远程连接的方式,进行windows资源监控;也可以自行监控服务器,一般服务器安全级别比较高时,不能进行远程连接,此时就需要人为监控了。
如果服务器是Linux系统的话,输入用户名密码后,使用top命令即可。
还可以将压测过程中的监控指标保存下来,这样有利于之后分析性能瓶颈。
5 进行压测结果分析及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