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期末的时候,老师正好让做一个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我选做的是socket通信 。啥也别说了 直入正题
本文就向大家介绍一下 C#下实现套接字(Sockets)编程的一些基本知识,以期能使大家对此有个大致了解。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套接字的概念。
套接字基本概念:
套接字是通信的基石,是支持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的基本操作单元。可以将套接字看作不同主机间的进程进行双向通信的端点,它构成了单个主机内及整个 网络间的编程界面。套接字存在于通信域中,通信域是为了处理一般的线程通过套接字通信而引进的一种抽象概念。套接字通常和同一个域中的套接字交换数据(数 据交换也可能穿越域的界限,但这时一定要执行某种解释程序)。各种进程使用这个相同的域互相之间用Internet协议簇来进行通信。
套接字可以根据通信性质分类,这种性质对于用户是可见的。应用程序一般仅在同一类的套接字间进行通信。不过只要底层的通信协议允许,不同类型的套接字间也照样可以通信。套接字有两种不同的类型:流套接字和数据报套接字。
套接字工作原理:
要通过互联网进行通信,你至少需要一对套接字,其中一个运行于客户机端,我们称之为ClientSocket,另一个运行于服务器端,我们称之为ServerSocket。
根据连接启动的方式以及本地套接字要连接的目标,套接字之间的连接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服务器监听,客户端请求,连接确认。
所谓服务器监听,是服务器端套接字并不定位具体的客户端套接字,而是处于等待连接的状态,实时监控网络状态。
所谓客户端请求,是指由客户端的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要连接的目标是服务器端的套接字。为此,客户端的套接字必须首先描述它要连接的服务器的套接字,指出服务器端套接字的地址和端口号,然后就向服务器端套接字提出连接请求。
所谓连接确认,是指当服务器端套接字监听到或者说接收到客户端套接字的连接请求,它就响应客户端套接字的请求,建立一个新的线程,把服务器端套接字的描述 发给客户端,一旦客户端确认了此描述,连接就建立好了。而服务器端套接字继续处于监听状态,继续接收其他客户端套接字的连接请求。
C#中的套接字编程实例:
通过向大家简单的介绍套接字的基本概念和实现套接字编程的基本原理,我想大家对套接字编程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不过,上面介绍的仅仅是基本概念和原理,要真 正运用还是需要一定的工作的。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真正理解的最好方法莫过于自己动手做一个实例,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个很好的用C#实现套接字编程的实例 ――聊天室程序。
本程序是基于C/S(服务器/客户端)构架的,程序包含一个服务器端的应用程序和一个客户端的应用程序。首先,在服务器上运行服务器端的应用程序,该程序 一运行就开始服务器监听。然后,在客户机上就可以打开客户端的应用程序。程序打开后可以与服务器端应用程序进行连接,即进行客户端请求。在连接确认后,客 户端用户可以和其他的客户端用户进行聊天。客户端人数没有限制,同时还支持“悄悄话”聊天模式,支持聊天记录。所以这是一个学习套接字编程的相当不错的例 子。而且,程序中为了处理每个客户端的信息还用到了多线程机制。在每个客户端与服务器端连接成功后,它们之间就建立一个线程。这样运用了多线程之后,客户 端之间就不会相互影响,即使其中一个出了错误也不会影响到另一个
Microsoft.Net Framework为应用程序访问Internet提供了分层的、可扩展的以及受管辖的网络服务,其名字空间System.Net和System.Net.Sockets包含丰富的类可以开发多种网络应用程序。.Net类采用的分层结构允许应用程序在不同的控制级别上访问网络,开发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针对不同的级别编制程序,这些级别几乎囊括了Internet的所有需要--从socket套接字到普通的请求/响应,更重要的是,这种分层是可以扩展的,能够适应Internet不断扩展的需要。 抛开ISO/OSI模型的7层构架,单从TCP/IP模型上的逻辑层面上看,.Net类可以视为包含3个层次:请求/响应层、应用协议层、传输层。WebReqeust和WebResponse 代表了请求/响应层,支持Http、Tcp和Udp的类组成了应用协议层,而Socket类处于传输层。 传输层位于这个结构的最底层,当其上面的应用协议层和请求/响应层不能满足应用程序的特殊需要时,就需要使用这一层进行Socket套接字编程。 而在.Net中,System.Net.Sockets 命名空间为需要严密控制网络访问的开发人员提供了 Windows Sockets (Winsock) 接口的托管实现。System.Net 命名空间中的所有其他网络访问类都建立在该套接字Socket实现之上,如TCPClient、TCPListener 和 UDPClient 类封装有关创建到 Internet 的 TCP 和 UDP 连接的详细信息;NetworkStream类则提供用于网络访问的基础数据流等,常见的许多Internet服务都可以见到Socket的踪影,如Telnet、Http、Email、Echo等,这些服务尽管通讯协议Protocol的定义不同,但是其基础的传输都是采用的Socket。 其实,Socket可以象流Stream一样被视为一个数据通道,这个通道架设在应用程序端(客户端)和远程服务器端之间,而后,数据的读取(接收)和写入(发送)均针对这个通道来进行。 可见,在应用程序端或者服务器端创建了Socket对象之后,就可以使用Send/SentTo方法将数据发送到连接的Socket,或者使用Receive/ReceiveFrom方法接收来自连接Socket的数据; 针对Socket编程,.NET 框架的 Socket 类是 Winsock32 API 提供的套接字服务的托管代码版本。其中为实现网络编程提供了大量的方法,大多数情况下,Socket 类方法只是将数据封送到它们的本机 Win32 副本中并处理任何必要的安全检查。如果你熟悉Winsock API函数,那么用Socket类编写网络程序会非常容易,当然,如果你不曾接触过,也不会太困难,跟随下面的解说,你会发觉使用Socket类开发windows 网络应用程序原来有规可寻,它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遵循大致相同的步骤。 在使用之前,你需要首先创建Socket对象的实例,这可以通过Socket类的构造方法来实现: public Socket(AddressFamily addressFamily,SocketType socketType,ProtocolType protocolType); 其中,addressFamily 参数指定 Socket 使用的寻址方案,socketType 参数指定 Socket 的类型,protocolType 参数指定 Socket 使用的协议。 下面的示例语句创建一个 Socket,它可用于在基于 TCP/IP 的网络(如 Internet)上通讯。 Socket s = new Socket(AddressFamily.InterNetwork, SocketType.Stream, ProtocolType.Tcp); 若要使用 UDP 而不是 TCP,需要更改协议类型,如下面的示例所示: Socket s = new Socket(AddressFamily.InterNetwork, SocketType.Dgram, ProtocolType.Udp); 一旦创建 Socket,在客户端,你将可以通过Connect方法连接到指定的服务器,并通过Send/SendTo方法向远程服务器发送数据,而后可以通过Receive/ReceiveFrom从服务端接收数据;而在服务器端,你需要使用Bind方法绑定所指定的接口使Socket与一个本地终结点相联,并通过Listen方法侦听该接口上的请求,当侦听到用户端的连接时,调用Accept完成连接的操作,创建新的Socket以处理传入的连接请求。使用完 Socket 后,记住使用 Shutdown 方法禁用 Socket,并使用 Close 方法关闭 Socket。其间用到的方法/函数有: Socket.Connect方法:建立到远程设备的连接 public void Connect(EndPoint remoteEP)(有重载方法) Socket.Send 方法:从数据中的指示位置开始将数据发送到连接的 Socket。 public int Send(byte[], int, SocketFlags);(有重载方法) Socket.SendTo 方法 将数据发送到特定终结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