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
liumyong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BitTorrent协议详解
BitTorrent协议详解BitTrrent(简称BT,比特洪流)是一个文件分发协议,它通过URL识别内容并且和网络无缝结合。它在HTTP平台上的优势在于,同时下在一个文件的下载者在下载的同时不断互相上传数据,使文件源可以在很有限的负载增加的情况下支持大量下载者同时下载。一个BT式文件分发需要以下实体:·一个普通网络服务器·一个静态元信息文件·一个BT Tracker·一个“原始”下载者·网络终转载 2004-12-01 10:05:00 · 2080 阅读 · 0 评论 -
TMN(电信网络管理)简介
什么是TMN TMN的管理功能 TMN的功能体系结构 TMN应用范围 TMN的技术基础 TMN的信息体系结构 TMN的管理业务 TMN的标准化协议 TMN的接口电信网络管理的目标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电信网络资源,提高网络的运行质量和效率,向用户提供良好的通信服务。而电信管理网(TMN)则正是为电信网络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套整体解决方案,它能简化多厂商混和网络环境下电信运营企业的管理模式,降低转载 2005-04-05 14:22:00 · 6844 阅读 · 1 评论 -
SNMP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的历史美国国防部设计了世界上头几个包交换网之一的ARPANET,在70年代,TCP/IP协议族正式被定为军方通信标准,随着此协议的广泛使用,网络管理成了一件大事。在80年代未和90年代初,网络迅速发展,许多子网数目的增多使监视网络活动成为一种必须。在网络管理的初期,对网络的管理停留在使用ICMP和PING的基础上,但是随着网络内主机数据的不断增多,这种简单的工具已经不可能完成网络管理的工作转载 2005-04-05 14:20:00 · 2032 阅读 · 0 评论 -
FTP的安全问题
摘要 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是一个被广泛应用的协议,它使得 我们能够在网络上方便地传输文件。早期FTP并没有涉及安全问题,随着互连网 应用的快速增长,人们对安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本文在介绍了FTP协议的基本 特征后,从两个方面探讨了FTP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协议在安全功能方面扩 展;协议自身的安全问题以及用户如何防范之。 1. 简介 1.1 FTP的一转载 2005-04-05 14:03:00 · 2801 阅读 · 0 评论 -
集群的负载均衡技术
前言 当前,无论在企业网、园区网还是在广域网如Internet上,业务量的发展都超出了过去最乐观的估计,上网热潮风起云涌,新的应 用层出不穷,即使按照当时最优配置建设的网络,也很快会感到吃不消。尤其是各个网络的核心部分,其数据流量和计算强度之大, 使得单一设备根本无法承担,而如何在完成同样功能的多个网络设备之间实现合理的业务量分配,使之不致于出现一台设备过忙、而 别的设备却未充分发挥处理能力转载 2005-04-04 17:28:00 · 18933 阅读 · 4 评论 -
商业智能(BussinessIntelligence,简称BI)渐成电信业应用热点
在建成BOSS系统之后,中国移动在去年年底开始建设另一个系统——BASS系统(业务分析支持系统),用以分析来自31个省级机构和总公司的业务数据。由NCRTeradata和亚信公司共同合作的这个项目目前正在实施当中。中国移动的BASS系统建立在NCRTeradata提供的数据仓库解决方案上,这个方案包括电信业务逻辑数据模型——一个集中的、一致的和可扩展性的中央数据库系统。这其中,商业智能(Bussi转载 2005-04-05 14:25:00 · 2718 阅读 · 0 评论 -
LDAP(Light Directory Access Protocol,轻量级目录访问协议
目录服务的组成 目录服务就是按照树状信息组织模式,实现信息管理和服务接口的一种方法。目录服务系统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数据库,一种分布式的数据库,且拥有一个描述数据的规划;第二部分则是访问和处理数据库有关的详细的访问协议。 目录服务与关系型数据库不同的是,目录不支持批量更新所需要的事务处理功能,目录一般只执行简单的更新操作,适合于进行大量数据的检索;目录具有广泛复制信息的能力,从而在转载 2005-04-05 14:21:00 · 1554 阅读 · 0 评论 -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构成了Internet工程工作小组定义的internet协议簇的一部分。该协议能够支持监测连接到网络上的设备的任何引起管理上关注的情况。SNMP的第一个RFC系列出现在1988年:· RFC 1065 – 基于TCP/IP网络的管理信息的结构和认定· RFC 1066 – 以基于TCP/IP网络的网络管理为基础的管理信息· RFC 1067 – 一个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目转载 2005-04-05 14:15:00 · 4523 阅读 · 0 评论 -
RFC(Request For Comments)
RFC(Request For Comments)-意即“请求注解”,包含了关于Internet的几乎所有重要的文字资料。如果你想成为网络方面的专家,那么RFC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经常需要用到的资料之一,所以RFC享有网络知识圣经之美誉。通常,当某家机构或团体开发出了一套标准或提出对某种标准的设想,想要征询外界的意见时,就会在Internet上发放一份RFC,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人可以阅读该RFC并提转载 2005-04-05 13:58:00 · 1128 阅读 · 0 评论 -
Socket I/O模型全接触
本文简单介绍了当前Windows支持的各种Socket I/O模型,如果你发现其中存在什么错误请务必赐教。 一:select模型 二:WSAAsyncSelect模型 三:WSAEventSelect模型 四:Overlapped I/O 事件通知模型 五:Overlapped I/O 完成例程模型 六:IOCP模型 老陈有一个在外地工作的女儿,不能经常回转载 2005-03-21 14:02:00 · 793 阅读 · 0 评论 -
P2P 之 UDP穿透NAT的原理与实现
P2P 之 UDP穿透NAT的原理与实现(附源代码)原创:shootingstars参考:http://midcom-p2p.sourceforge.net/draft-ford-midcom-p2p-01.txt论坛上经常有对P2P原理的讨论,但是讨论归讨论,很少有实质的东西产生(源代码)。呵呵,在这里我就用自己实现的一个源代码来说明UDP穿越NAT的原理。首先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转载 2005-02-24 13:28:00 · 898 阅读 · 0 评论 -
网络协议图
转载 2004-12-01 10:06:00 · 898 阅读 · 0 评论 -
四层与七层交换
第四层交换 端到端性能和服务质量要求对所有连网设备进行负载均衡,以保证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数据平滑地流动。二层与三层交换产品在解决局域网和互联网络的带宽及容量问题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这可能还不够,还需要更多的性能,而这正是四层交换的用武之地。 四层交换技术利用第三层和第四层包头中的信息来识别应用数据流会话,这些信息包括TCP/UDP端口号、标记应用会话开始与结束的“SYN/FIN”位以转载 2005-04-04 17:34:00 · 3209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