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工作总结

2016年转瞬即逝。
2016年经历了工作产品线的转变,从在ALU的基站设备的软件测试到数据库的软件测试,再到现在web产品的软件测试,每次的转身都是一个小小的跨越。
2016年4月,因为个人生活原因,当时没有做过多思考的前提下,来到了如今的公司,经历了种种的忍耐以及不适应,这种不适应比当时从北京回到成都的不适应不一样。还好一切走过来了,回过头来看,今年小有成绩。以前在大公司,我只是一个使用者(在前辈们搭建的自动化测试框架里,机械的使用着),如今变成一个构建者和使用者。
1. 独自搭建了公司UI层自动化(主要采用了selenium+python框架)的集成测试环境,撰写技术文档,组织培训组内人员。
2. 进行了web产品的性能测试,使用jmeter测试工具进行测试,能够初步的进行性能测试,并且独立搭建了jenkin+ant+jmeter的自动化集成测试环境。
3.花了2周左右,学习了接口测试自动化,使用python语言用于接口自动化测试,并搭建了python+jenkins的持续集成测试环境,输出完备的测试报告,并将该学习成果服务于公司的项目。
4. 进行了web端、Andrior、ios产品的功能测试,用户体验测试,点点点测试等。撰写测试用例,测试计划,测试报告等。
5. 应用在ALU的工作经验,将ALU的规范流程带到公司,规范测试流程更清晰明了。
6. 独立搭建了wiki的知识共享平台,可是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并没有在测试组内推广起来。
7. 提供了map盘的想法,供组内人员共享学习资源。
8. 在优快云写了30篇左右的技术blog。
9. 抛出了Agile 敏捷开发的模式,供公司上层考虑。
10. …….
同时,在这家公司涨了很多见识(感受了以前没有这种经历的企业文化):
1. 在这种企业文化的公司里,人力资源HR每天来记录你干了什么?这不知道叫一种什么的企业文化。
2. 冬天,办公室的空调温度不能设置高于20度(并且还必须在当天温度在10度以下),为此感冒了几次,主动去开空调,总是要鼓足很大的勇气。
3. 在这里,有着只看结果的股东们。
4. 一会儿让你做这,一会儿让你做那,距离to be a superman不远了。
5. 跟那些自认为很牛的developer沟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6. 拿着吃白菜的钱,操着吃白粉的心。
7. ……
已经无力再叙述今年在这个公司感受到的企业文化了,要是再回忆,就会严重心情了。
是啊,干得这么不爽,为啥不离开呢?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是目前最好的解释。
多少次想起在北京的公司,想起了那里可爱的同事们。让我相信那样nice的企业文化的公司是存在的。
依旧相信美好,相信努力。
2017年,做到:
1.
2.
3.
4.
5…..
2017年,更专注,平和心,更温和待身边人,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和初心,同时更自信~~
套用《论语》几句话语来勉励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
三人行必有我师,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20170125  
                                             成都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Kotlin语言在函数式编程和跨平台开发方面的特性和优势,结合详细的代码案例,展示了Kotlin的核心技巧和应用场景。文章首先介绍了高阶函数和Lambda表达式的使用,解释了它们如何简化集合操作和回调函数处理。接着,详细讲解了Kotlin Multiplatform(KMP)的实现方式,包括共享模块的创建和平台特定模块的配置,展示了如何通过共享业务逻辑代码提高开发效率。最后,文章总结了Kotlin在Android开发、跨平台移动开发、后端开发和Web开发中的应用场景,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指出Kotlin将继续在函数式编程和跨平台开发领域不断完善和发展。; 适合人群:对函数式编程和跨平台开发感兴趣的开发者,尤其是有一定编程基础的Kotlin初学者和中级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Kotlin中高阶函数和Lambda表达式的使用方法及其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场景;②掌握Kotlin Multiplatform的实现方式,能够在多个平台上共享业务逻辑代码,提高开发效率;③了解Kotlin在不同开发领域的应用场景,为选择合适的技术栈提供参考。;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结合了大量代码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Kotlin的函数式编程特性和跨平台开发能力。建议读者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实践代码案例,以加深理解和掌握。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利用历史速度命令(HVC)增强仿射编队机动控制性能的方法。论文提出了HVC在仿射编队控制中的潜在价值,通过全面评估HVC对系统的影响,提出了易于测试的稳定性条件,并给出了延迟参数与跟踪误差关系的显式不等式。研究为两轮差动机器人(TWDRs)群提供了系统的协调编队机动控制方案,并通过9台TWDRs的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稳定性和综合性能改进。此外,文中还提供了详细的Python代码实现,涵盖仿射编队控制类、HVC增强、稳定性条件检查以及仿真实验。代码不仅实现了论文的核心思想,还扩展了邻居历史信息利用、动态拓扑优化和自适应控制等性能提升策略,更全面地反映了群体智能协作和性能优化思想。 适用人群:具备一定编程基础,对群体智能、机器人编队控制、时滞系统稳定性分析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HVC在仿射编队控制中的应用及其对系统性能的提升;②掌握仿射编队控制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控制器设计、稳定性分析和仿真实验;③学习如何通过引入历史信息(如HVC)来优化群体智能系统的性能;④探索中性型时滞系统的稳定性条件及其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 其他说明:此资源不仅提供了理论分析,还包括完整的Python代码实现,帮助读者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掌握仿射编队控制技术。代码结构清晰,涵盖了从初始化配置、控制律设计到性能评估的各个环节,并提供了丰富的可视化工具,便于理解和分析系统性能。通过阅读和实践,读者可以深入了解HVC增强仿射编队控制的工作原理及其实际应用效果。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