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由于只知道木块的堆数而不知道每一堆的具体个数上限,所以我们可以采用STL中的vector。在使用之前我们必须加上#include<vector>。vector有几个基本的用法,例如我们有一个a是vector,那么我们可以用a.size()来获取a的大小,用a.resize(n)来将a的大小改变成n,用a.push_back(num)来对a的末尾添加一个元素值为num,用a.pop_back()来删除最后 一个元素。。
本题中学习到的还有就是string类,之前看c++primerplus的时候有看到一点,就我现在接触的非常浅显的东西来说,string与C语言中的字符串的差别主要就在于string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四则运算,所对应的符号都已经被重载。。例如可以用> 、 <、== 来进行string的比较类似于之前的strcmp,还可以利用+来进行字符串的连接,类似于strcat。。
本题的思路其实就是定义多个函数来进行,一系列指令的执行。。关键在于找到指令间的共同点从而简化代码。。
还有要注意的是如果是quit就应该退出整个程序,,所以个人觉得应该将第一个string单独进行输入,输入完之后进行判断是否等于quit,感觉书上那样一起输入会有点问题。。
还有就是格式问题,WA一次因为格式,在最后的一堆后面省略了换行符,,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脑残就这样做了,题目中并没有说。。
附上代码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dio>
#include<string>
#include<vector>
#include<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vector<int> pile[30];
int n,p1,p2,h1,h2;
void find(int x,int& p,int& h)
{
for(p = 0;p < n;p++)
for(h = 0;h < pile[p].size();h++)
{
if(pile[p][h]==x) return;
}
}
void clean(int x,int p,int h)
{
int i;
for(i = h+1;i<pile[p].size();i++)
{
int temp = pile[p][i];
pile[temp].push_back(temp);
}
pile[p].resize(h+1); //重新定义pile[p]的大小
}
void pile_onto(int x,int y) //把上方的堆到另一堆
{
int i;
for(i=h1;i<pile[p1].size();i++)
{
int temp=pile[p1][i];
pile[p2].push_back(temp);
}
pile[p1].resize(h1); //重新定义pile[p1]的大小
}
int main ()
{
int i,j,a,b;
string s1,s2;
cin >> n;
for(i = 0;i < n;i++)
pile[i].push_back(i);
while(1)
{
cin >> s1;
if(s1=="quit") break;
cin >> a >> s2 >> b;
find(a,p1,h1);
find(b,p2,h2);
if(p1 == p2) continue;
if(s1 == "move") clean(a,p1,h1);
if(s2 == "onto") clean(b,p2,h2);
pile_onto(a,b);
}
for(i=0;i<n;i++)
{
printf("%d:",i);
for(j=0;j<pile[i].size();j++)
printf(" %d",pile[i][j]);
//if(i!=n-1) 不要加上这个,,题目中并没有说最后一个不要空行···
printf("\n");
}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