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业面临剧变,丧钟为谁而鸣? (刘桓中)

随着手持设备的功能日益强大,它们正逐渐融合计算机、通信设备和娱乐产品于一体。这种趋势不仅影响了传统PC市场,还对通信服务商构成了挑战。文章探讨了手持设备的发展对未来通信服务的影响,特别是无线互联网技术如Wi-Fi在推动这一变革中的作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近来IT产品的变化很有意思:无论是传统PC厂商,零部件厂商还是软件企业,都在追捧handset,想靠手持设备赚钱。最成功的要数苹果了。iPod已风靡全球,现在又想让iPhone再火一把。苹果多年靠独有微机系统和领先的软件支撑市场,现在手持设备倒成了支柱产品,连微软也看着眼红想试一把。也难怪,一台功能强大的PC机不过几百美元,可一个小小的iPod差不多也能卖上一半的价钱,iPhone报价则与PC机不相上下。

       国内企业利润薄,更想把市场规模庞大的手持设备当作救命产品。现在不仅IT类企业家家都上手机,就连传统家电企业和那些小电器厂家都在上。

       目前的技术发展趋势已很明显:计算机、、数字相机、通信设备、导航设备和家用娱乐产品正在合为一体,而且在走向轻小化。微软已经推出Windows Mobile 6,准备大举侵蚀手持机市场。IntelAMD也在急攻低功耗处理器,以争夺即将喷薄而出的亚笔记本市场。大家看得很清楚:真正有市场潜力的不是目前的handset,也不是notebook,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那么一种东西,它兼有notebook的强大能力和handset的便携性及大众价格。可以设想,这种东西放在桌上可以代替PC机和电视机,带出去可以当笔记本和手机,用起来一定很爽。

这种趋势一旦成了气候,谁最得意,谁最倒霉?最得意者很难说。起码芯片和软件厂商不吃亏,他们在台式机的损失可以在手持机市场找回来了。最恐慌的主倒是不难断定,就是那些靠垄断吃饭的通信服务商,因为新技术的冲击将把他们的垄断堡垒彻底冲垮。

早在互联网进入中国不久,通信业就开始感到这种包交换方式的冲击。多年来,固定电话一直采用线路交换方式。每当通话双方建立一条连接,所经过的线路便被独占。话音信号带宽很窄,占用一整条线路是个巨大浪费。互联网采用IP数据包传递数据,同一条线路可以同时传送很多数据包,最后靠各自的IP地址寻找目的地。这种包交换方式大大提高了通道利用率,再加上波分复用技术使光缆传输率成数量级增长,话音传输成本几乎降为零。正因为如此,现在借助计算机进行的点对点通话,无论距离多么远,全部是免费服务。

然而,通过计算机通话毕竟不太方便,大多数人还需要借助传统电话机。这就需要在IP网络和传统电话网之间进行交换,构成所谓IP电话系统。这种电话系统比起纯粹的IP网络增加不了多少成本,费用应该很低。但主管部门为了维护通信商一家的利益,靠行政垄断强行阻止人们经营IP电话,并强行规定IP电话费,一直延续到现在。

通信和交通是社会经济基础,其价格是否合理对整个社会有重大影响。拿交通来说,如果人为把道路收费大幅提高,将导致众多产业陷入亏损境地。同样道理,人为抬高通信费用,也将导致众多产业的萎缩,特别是导致服务业萎缩。本来新技术使通信成本大幅下降,应该成为振兴服务业的契机。但这种低成本收益被行政垄断强行留在通信行业内部,肥了一家,损了全国。主管部门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但面对社会经济的潜在发展和通信业的现实利润这种两难选择,维护局部和眼前,牺牲全局和长远,这种决策并不在众人意料之外。

       有些事可以靠短期行为维持一时,但改变不了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多功能手持设备的流行将冲破一切阻力,把通信网和互联网合二为一,彻底改变眼下的通信服务格局。目前那种保护落后、扼杀新技术的短期行为最终将证明不过是挥刀自裁之举。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就是无线互联网。

       Wi-Fi器件越来越便宜。支持802.11gUSB器件已经降到一二百元的价位,而且还在持续下降。笔记本电脑的内置Wi-Fi组件应该更便宜些。手机内置Wi-Fi由于体积所限成本或许高一些。但观察市场上那些带Wi-Fi功能的手机,其价格比同等档次的普通手机也高不了多少。很明显,Wi-Fi成为所有智能设备的基本配置已经为期不远。这就意味着所有智能设备都可以快速灵活地进入互联网。对手机来说,话音、短信、图片、甚至多媒体数据都可以象PC机那样通过互联网来传输。这样一来,有些服务(特别是话音和短信)将会变成免费服务,整个通信服务格局将会出现剧变。

       那些反对新技术的人不相信通信服务可以免费。一条似是而非的理由就是:互联网也需要建造和维护,费用如何解决?这些人无论是真傻还是装傻,他们都在回避一个简单的事实:网络接入并不是免费的,通信服务也并非全部免费,最有可能免费的是话音和短信,因为那些数据所占带宽实在太小,在竞争格局下想收费很难。而正是话音和短信对传统通信业冲击最大。

       有些人认为,无线互联网必须有公共接入点才能成气候,国内由于主管部门限制,很难象国外和港台那样搞无线互联城市。其实,大多数人的生活空间都是家庭和办公场所。这些场合只需自设接入点就行了,谁也无法限制,除非把互联网根绝。只要有一部双模手机,一旦脱离Wi-Fi接入范围,可以自动转入GSMCDMA网。这种通信方式会给传统移动通信商留下部分收入空间,但将大大缩小其业务量和ARPU(用户平均消费额)值。对固定电话来说,这将是灾难性的变化。有意思的是,在中国,互联网接入恰恰由固话通信商提供。因此有人说:固话通信商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做下去,移动通信商怎么活法就不好说了。应该说,无线互联网目前属于游牧型连接(在固定地点连接),近期内还取代不了真正的移动通信。但移动通信一旦业务量急剧下降,其连锁反应的后果也将是致命的。有的移动通信商开始着手上WiMax,也许正是基于这种考虑。

       无线互联网的另一重障碍是国内对Wi-Fi手机的限制。这种限制封杀了国内Wi-Fi手机的研制和经销,在国内市场找不到行货。从06年下半年以来,由于成本大幅下降,Wi-Fi手机开始在国外市场大行其道。与此同时,国内则是一片沉寂,让人感到似乎又回到义和团时代,人们在起劲地砍电杆,扒铁路,免得这些洋玩艺儿冲了祖上的风水。不过,这种封杀只对行货有效,水货照样随处可见,特别是广州深圳一带,水货手机比比皆是。消费者对水货的顾忌主要在其三个月保修期太短。当价位从数千元降到两千元以下时,情况就不同了。到网上随便一搜,便可见一千多元的Wi-Fi手机正在上市。当这种廉价手机越来越多,而且涵盖了以往让百姓退缩的高档智能手机,还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挡?

       当年徐光启翻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时,也许想不到那些公理和定理会对国人的传统观念造成多大冲击。当国人引进互联网时,却深知其个中味道。短短十年光景,互联网已成燎原之势。现在谁还敢说没有互联网中国照样生存?前几天偶然打开一个网页,发现微软和苹果这一对生死冤家居然在调情,老盖茨和老乔布斯相互拍拍打打,称兄道弟,都说对方乃一世豪杰。有人可以说,这都是让钱摧的,但也不妨换言之:在市场竞争中,追求利润的原始冲动可以摧生新一代通信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而行政垄断却把新技术打入地狱。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