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解这个API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屏幕刷新频率:屏幕每秒出现图像的次数。普通笔记本为60Hz。1000 / 60 ≈16.67 ,所以计算机每16.7ms刷新一次,由于人眼的视觉停留,所以看起来是流畅的移动。
setTimeout:通过设定间隔时间来不断改变图像位置,达到动画效果。但是容易出现卡顿、抖动的现象;原因是:1、settimeout任务被放入异步队列,只有当主线程任务执行完后才会执行队列中的任务,因此实际执行时间总是比设定时间要晚。2、settimeout的固定时间间隔不一定与屏幕刷新时间相同,会引起丢帧。
在知道了上述知识后,我们就开始今天的主题:
window.requestAnimationFrame(callback):
由系统决定回调函数的执行时机。60Hz的刷新频率,那么每次刷新的间隔中会执行一次回调函数,不会引起丢帧,不会卡顿。
下面我们用定时器来实现一个动画,
let dis = 0;
let timer = null;
timer = setInterval(function(){
clearInterval(timer);
div.style.left = dis++;
if(dis>=50) clearInterval(timer)
},16.7)
我改造成requestAnimationFrame版本:
let dis =0;
function animation(){
requestAnimationFrame(function(){
div.style.left = dis++;
if(disx<50) animation();
})
}
animation();
requestAnimationFrame 比起 setTimeout、setInterval的优势主要有三点:
- requestAnimationFrame 会把每一帧中的所有DOM操作集中起来,在一次重绘或回流中就完成,并且重绘或回流的时间间隔紧紧跟随浏览器的刷新频率,一般来说,这个频率为每秒60帧。
- 在隐藏或不可见的元素中,requestAnimationFrame将不会进行重绘或回流,这当然就意味着更少的的cpu,gpu和内存使用量。
-
在高频率事件(resize,scroll等)中,为了防止在一个刷新间隔内发生多次函数执行,使用requestAnimationFrame可保证每个刷新间隔内,函数只被执行一次,这样既能保证流畅性,也能更好的节省函数执行的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