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Aspect Ratio?

本文介绍了电影屏幕宽高比的历史演变及技术细节,如4:3、16:9等比例的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电影在电视上的播放效果。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如果你收藏了一些DVD,一定会发现有的影片是全屏,有的是宽银幕。看看包装盒,各种各样的数字,4:3、16:9、1.33:1、2.35:1、1.85:1,可能更加摸不着头脑,这就是Aspect Ratio,暂且译作屏幕宽高比。在一部分DVD爱好者中,对这些数字的讨论比预测《星球大战》何时发行DVD要热门得多。
  所谓Aspect Ratio,描述的是画面出现在屏幕上的样子。拿4:3来说,4指的是宽度,3指高度。要弄清这个问题,得回顾一下历史。

  爱迪生在实验室使用的第一卷电影胶片的尺寸是1英寸宽,0.75英寸高,为避免出现小数,就成了我们最熟悉的4:3,作为电影制作的标准格式持续了60年。

  随后美国历史上的分水岭出现了:电视机蓬勃发展。在一段时间内,电影的4:3宽高比与矩形的电视机屏幕搭配得很好,眼看着购买电视机的家庭越来越多,电影公司不得不使用新的格式力图把观众从家里吸引回剧场里。在了解宽银幕之前,让我们先来熟悉CinemaScope、Panavision和widescreen,这三个单词都可译作宽银幕,但不完全相同。widescreen是个总称,Cinema-Scope则是一种宽银幕系统的名称,也是一个商标,其屏幕的宽度大约是高度的2.5倍。从70年代起,这种宽银幕格式成了Panavision(也可作为商标),由此诞生了2.35:1。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用Panavision拍摄的影片都是宽银幕的。

  如果导演拍摄影片使用的是带有宽透镜的CinemaScope或Panavision的摄影机,画面会被压缩至35毫米的电影胶片上,仍旧是爱迪生使用的那种。在电影院里,画面再被还原成正常的形态,这个过程有时会导致图像扭曲,我们称之为变形失真(anamorphic distortion)。这一现象在制作DVD时也会发生,但其优点是观众看到的画面与在电影院里看到的相同。

  把电影院移植到家庭意味着将宽银幕挤压到普通电视机屏幕上,由于宽银幕的宽度是高度的2.35倍,电视机是1.33倍,完成这项转换工作需要后期制作设备,我们把为家用发行的准备过程称为“pan & scan”。技术人员关注的是动作或对话发生时的画面,把不适合电视屏幕的画面剪切掉。导演和影迷并不热衷于“pan & scan”,因为它严重地改变了拍摄时的画面结构,观众看到的已不是导演的真正意图。对于另一种宽高比1.85:1来说,也有类似的问题。

  1.85:1介于纯粹的宽银幕和“pan & scan”之间,看起来很象Panavi-sion,但无需镜头和变形制作的额外成本。与“pan & scan”剪切掉部分原始画面不同,1.85:1为填充屏幕把电影画面的顶端和底部也包括进来,让你看到并不象看的东西。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在屏幕上下添加黑边,人工地制造CinemaScope的感觉。

  那为什么不生产2.35:1的宽银幕电视机呢?对电影来说是太棒了,但用Panavision拍摄普通电视节目就不合算了。况且,如果真这么做,晚间新闻看起来就象照哈哈镜,有些人又矮又胖,有些又高又瘦。

  高清晰度电视的诞生解决了难题。数学家认为对这些不同标准的最佳折中是1.77:1,就是我们一般熟知的16:9。虽然并未完全解决问题,但已是现有最理想的方法了。一部电影发行DVD时,制片公司可使用一种屏幕宽高比,也可在同一张碟片上提供widescreen和pan & scan两个版本。

  别指望哪一种Aspect Ratio会取得压倒性优势。因为只要存在这两大阵营,一派是想欣赏导演真实意图的电影爱好者,另一派是可以放弃原始结构,也不愿看到黑边的全屏爱好者,那么关于这个话题的争论可能永无休止。

 

本文来自优快云博客

<think>嗯,用户问的是AD软件中换层的快捷键。首先,我需要确定AD指的是哪个软件。通常,AD可能指Altium Designer,这是一款常用的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用于电路板设计。所以用户可能是在使用Altium Designer时想要快速切换层,提高工作效率。 接下来,我需要回忆或查找Altium Designer中关于层切换的快捷键。根据之前的知识,Altium Designer中确实有一些快捷键用于切换不同的层。比如,小键盘的数字键可能对应不同的层,例如1是Top Layer,2是Mid Layer 1,依此类推。不过,不同版本可能会有些差异,所以需要确认这一点是否正确。 另外,用户可能还不太清楚如何自定义这些快捷键,或者是否有其他方式快速换层。比如,使用快捷键L调出层设置面板,或者通过Preferences设置自定义快捷键。这可能是用户潜在的需求,想要更灵活地调整快捷键以适应自己的习惯。 还要考虑用户可能的操作环境,比如是否在使用英文版软件,或者是否有安装不同版本的Altium Designer,因为不同版本快捷键可能不同。此外,用户可能对层的概念不太熟悉,比如信号层、电源层、丝印层等,是否需要简要解释这些层的用途,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换层的意义。 另外,是否有其他相关功能,比如切换层的同时切换走线层,或者如何在多层板中快速跳转,这些也可能是用户需要的信息。比如在布线时按数字键切换层并自动添加过孔,这样的操作是否可行,需要确认正确性。 总结一下,回答需要包括: 1. 常用默认快捷键,如小键盘数字键对应各层。 2. 如何通过快捷键L打开层设置面板。 3. 自定义快捷键的方法。 4. 可能需要注意的版本差异或操作细节。 5. 简要说明层的类型和用途,帮助用户理解为何需要换层。 需要确保信息准确,避免错误,比如Altium Designer是否真的使用小键盘数字键作为默认切换层的快捷键。可能需要查阅官方文档或可靠来源确认。此外,提醒用户如果快捷键不起作用,可能需要检查键盘设置或软件版本,确保兼容性。 最后,组织回答时要结构清晰,分点说明,便于用户理解。如果有不确定的地方,建议用户参考软件帮助文档或官方资源,以确保信息的正确性。</think>在 Altium Designer(AD)中,**换层快捷键**是提高 PCB 设计效率的重要工具。以下是常用操作说明: --- ### 一、默认快捷键 1. **小键盘数字键** - 按下数字键 **1~6** 可快速切换至对应信号层(例如:1=Top Layer,2=Mid Layer 1,依此类推)。 - **+/- 键**:切换至下一层/上一层(需开启小键盘的 Num Lock)。 2. **信号层与平面层切换** - **Shift+Ctrl+鼠标滚轮**:按住后滚动滚轮可快速切换层(需按住快捷键)。 3. **特殊层快捷键** - **L**:打开层设置面板(快速启用/禁用层显示)。 - **Ctrl+Shift+G**:切换到丝印层(Top Overlay)。 - **Ctrl+Shift+M**:切换到阻焊层(Top Solder Mask)。 --- ### 二、自定义快捷键 1. 通过 **Preferences > PCB Editor > Shortcuts** 修改快捷键。 2. 搜索功能关键词(如 `Layer Next`、`Layer Previous`)绑定自定义按键。 --- ### 三、实用技巧 1. **布线时自动换层**: 布线过程中按下对应层数字键,软件会自动添加过孔并切换至目标层。 2. **层高亮显示**: 按 **Shift+S** 进入单层模式,按层数字键可快速高亮特定层。 --- ### 四、注意事项 - 不同版本快捷键可能略有差异,建议通过 **Help > Shortcuts** 确认当前版本设置。 - 若快捷键失效,检查键盘输入法或软件冲突。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层管理(如创建/删除层),可通过 **Design > Layer Stack Manager** 操作。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