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昊昱
博客:http://blog.youkuaiyun.com/liuhaoyutz
陷阱一:
先来看第一个例子,因为它在原书第二页,我们将它命名为page2.c,代码如下:
1#include <stdio.h>
2
3main()
4{
5 printf("Hello World!");
6}
编译执行过程如下:
这个程序有两个问题:
一、因为打印语句后面没加换行符,所以命令提示符直接出现在打印语句”Hello World!”后面。这个从执行结果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
二、main函数和其它任何函数一样,如果没有显式的声明返回值类型,那么函数返回值类型默认就是int型。但是在page2.c程序中,并没有给出任何返回值。
通常这不会造成什么危害,如果没有给出返回值,实际上会默认返回某个随机整数,只要该数值不被用到,就无关紧要。但是在某些情况下,main函数的返回值却很重要,因为大多数C语言实现都是通过main函数的返回值告诉操作系统该程序的执行是成功还是失败。典型的处理方案是,返回0,表示程序执行成功,返回其它值,表示程序执行失败。这样,如果一个程序的main函数并不返回任何值,那么即使该程序执行成功,也有可能看上去是执行失败。如果正在使用一个软件管理系统,该系统关注程序执行成功还是失败,那么很可能得到令人惊讶的结果。
上面的程序正确的写法page2-ok.c代码如下:
1#include <stdio.h>
2
3main()
4{
5 printf("Hello World!\n");
6 return 0;
7}
陷阱二:
下面来看第二个例子,因为它在原书的第二和第三两页,所以我们将它命名为page2_3.c,其代码如下:
1#include <stdio.h>
2
3int main()
4{
5 int i, a[10];
6 for(i = 0; i <= 10; i++)
7 a[i] = 0;
8
9 return 0;
10}
这段代码本意是初始化包含10个元素的数组a的所有元素为0,但是for循环中,循环条件本来应该写为i < 10,但是程序却写为i <= 10,因此在循环到第11次时(此时i的值为10),实际上并不存在的a[10]被设置为0,也就是内存中在数组a之后的一个字(word)的内存被设置为0。如果编译这个程序的编译器是按照内存地址递减的方式来给变量分配内存,那么内存中数组a之后的一个字实际上是分配给了整型变量i,例如先给i分配的地址是1000,按照地址递减的原则,给a[9]分配的内存就是998。这样在第11次循环中,i被设置为0,这样一来,for循环就变成了一个死循环。
程序的正确写法page2_3-ok.c代码如下:
1#include <stdio.h>
2
3int main()
4{
5 int i, a[10];
6 for(i = 0; i < 10; i++)
7 a[i] = 0;
8
9 return 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