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L-divergence

本文深入探讨了KL-divergence(相对熵)的概念及其在衡量两个概率分布差异中的应用。从描述信息系统中的相对熵到随机性的量化,再到统计模型的信息增益,KL-divergence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其独特价值。文章还提供了KL-divergence的数学表达式,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其计算方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看论文1的时候遇到的,该论文首先得出了衡量两个概率分布之间的距离的公式,目标函数是使这两个概率之间的距离d( · , · )尽可能小,但是由于比较难算,因此用计算KL-divergence代替d( · , · ),一时不知这是什么,因此上网查了KL-divergence,胡乱总结2如下

KL-divergence又叫相对熵(relative entropy),衡量两个概率分布之间的不同程度。作用在于(不大清楚):

  1. Characterizing the relative (Shannon) entropy in information systems.
    描述信息系统中的相对熵。
  2. Characterizing randomness in continuous time-series.
    描述连续时间序列的随机性。
  3. Characterizing information gain when comparing statistical models of inference.
    在比较推理的统计模型时,描述信息增益。

最简单的情况:当KL-divergence为0时,两个分布完全相同。各种情况都用得到,应用统计学、流体力学、神经科学、篮球分析和机器学习。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知道他能表示两个概率分布之间的距离(不同的程度),但是我不知道公式是怎么推导的,怎么就得到了这样的公式?(如果他们是不连续的,就可以得到下面的公式,如果是连续的,就可以把求和符号变成积分符号)
d ( P , Q ) = D K L ( P ∣ ∣ Q ) = ∑ i P ( i ) log ⁡ ( P ( i ) Q ( i ) ) d(P, Q) = D_{KL}(P||Q) = \sum_{i} P(i)\log(\frac{P(i)}{Q(i)}) d(P,Q)=DKL(PQ)=iP(i)log(Q(i)P(i))

一些简单的例子
求P与Q之间分布的距离


  1. Tang J, Qu M, Wang M, et al. Line: Large-scale information network embedding[C]//Proceedings of the 2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 Wide Web. International World Wide Web Conferences Steering Committee, 2015: 1067-1077. ↩︎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ullback–Leibler_divergence ↩︎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