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遇到一道Java面试题,大致题意如下:
public class Topic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B b = new B();
System.out.println(b.str);
}
}
class B extends A{
String str = "I am B";
public B(){
super();
}
public void init(){
System.out.println("init");
str = "changed";
}
}
abstract class A{
String str = "I am A.";
public A(){
init();
}
public abstract void init();
}
问程序执行的输出结果。
先说答案吧,程序运行的结果是打印了两条信息分别为:
init
I am B
啊?乍看之下是惊奇加意外呀。怎么会这样呢,能打印 "init" 说明 str = "changed";
语句是被执行过的,结果打印的 b.str 却还是 "I am B"。
程序执行 B b = new B(); 以后会初始化对象,初始化顺序为:
父类静态块初始化---->子类静态块初始化---->
父类非静态块初始化---->父类构造方法---->子类非静态块初始化---->子类构造方法。
(先静后动,先父后子)
init 方法中的赋值 str = "changed"; 是在父类的构造中执行的。
此时B的(init方法是在子类中实现的,所以是B的str)str被赋值为 "changed" .
因为先父后子的顺序,所以之后在初始化子类的对象时, B中的str 被赋值为 "I am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