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学家曾深人研究过潜意识对于意识的作用,但很少研究过意识对于潜意识的作用
> 后者在心理卫生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合理的信念真能在潜意识领域发生作用,那么我们实在应该把这种作用弄明白
> 这尤其适用于烦恼问题
- 我相信,一种有意识的思想可以在潜意识中扎根,只要那思想足够强烈并具有足够的力量
- 构成潜意识的大都是曾经非常情感化的有意识的思想,而现在则被埋藏起来。我们可以有意地去进行这种埋藏,这种潜意识便能导致许多有益的工作
. 例如,我发现,如果我要写一篇题目较难的文章,最好的办法就是聚精会神地--最大限度的聚精会神--将题目考虑几小时或几天,然后把这工作丢到下意识里去进行
. 几个月后,当我有意识地回到那题目上去时,我发现文章已经完成。在发现这个技巧之前,我往往因工作没有进展,而把中间的几个月耗费在烦恼上面;我并未因烦恼而把问题早日解决,中间的几个月白白浪费了,现在我则可把这些时间另作安排
. 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达到下意识或潜意识面当一桩烦恼事很严重时,凡不能深人到意识之下的方法是决无大用的
2) 当你面临某种威胁时,应当认真而周密地思考一下究竟有什么严重的事情会发生。将可能的不幸正视过后,再找出一些稳妥的理由使你认定那毕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祸
3) 如果你在若干时间里对最坏的可能性不断地加以考虑,并真正充满自信地说:“是的,这事也没有什么了不得,”你便会发现你的忧虑大大地减少了。这一过程也许要重复几遍,倘若你毫不回避地正视那最坏的可能性,你终会发现你的忧虑已全部消失,并为某种兴奋所取代
- 这是用于消除恐惧的较为广泛的技巧中的一部分。忧虑是恐惧的一种,而各种恐惧都会产生疲劳。一个人若能学会不觉恐惧,便会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疲劳大为减少。危害最大的那种恐惧总是起因于某些我们不愿正视的危险
4) 我早已讨论过心理自律的问题,这种心理自律主要是指在恰当的时候思考问题的习惯
> 先是因为它能使人以最少的脑力付出完成日常工作
> 其次是因为它是治疗失眠症的良方
> 因为它有助于决断时的效率和智慧
5)对于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一些麻烦除了那些必须立刻处理的以外,可以把它们暂时搁置起来。在对大脑的思维进行系统的训练以后,人就能获得更多的幸福
> 又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而不是不适当地、无间歇地去思考
> 纯粹脑力上的疲劳,同纯粹肌体上的疲劳一样,通过睡眠就能得到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