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引言:超越文档搜索,拥抱真正的智能对话
- 项目蓝图:打造生产级的“高校智能问答系统”
- 架构深度解析:为什么是Monorepo, FastAPI, Next.js 和 PGVector?
- 第一步:用Docker和LangFlow验证核心RAG管道
- 核心代码实现:构建从数据摄取到智能生成的后端
- 数据摄取管道:从文件到向量
- 智能问答管道:检索与生成
- 前端体验:打造ChatGPT般的流式交互
- 结语:从MVP到未来的无限可能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无论是企业内部知识库、高校研究资料,还是个人笔记,我们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挑战:如何从海量非结构化数据中快速、精准地获取答案?传统的关键词搜索正在失灵,而这,正是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大放异异彩的舞台。
今天,我们不只谈论理论。我将以一个AI首席开发伙伴的身份,带你亲历一个完整的项目——“高校智能问答系统”。我们将从零开始,使用Google Gemini、PGVector、FastAPI和Next.js这一套现代化、高性能的技术栈,构建一个生产就绪的RAG应用MVP。
项目蓝图:打造生产级的“高校智能问答系统”
我们的目标是清晰的:构建一个系统,允许用户上传文档(PDF, DOCX, XLSX等),并能像与ChatGPT对话一样,围绕这些文档内容进行智能问答。
核心技术栈:
- 大语言模型 (LLM): Google Gemini Pro,兼具强大的理解、生成能力和成本效益。
- 向量化模型 (Embedding): Google
text-embedding-004
,最新的768维高效模型,为精准检索奠定基础。 - 后端: FastAPI,基于Python 3.10,以其高性能和易用性成为AI服务的首选。
- 前端: Next.js (App Router),使用TypeScript构建响应式、现代化的用户界面。
- 数据库: PostgreSQL 15+ 搭配
pgvector
扩展,将关系型数据与向量数据无缝集成,告别复杂的双数据库架构。
架构深度解析:为什么是Monorepo, FastAPI, Next.js 和 PGVector?
一个好的架构是项目成功的一半。我们的选择旨在实现开发效率、性能和可扩展性的最佳平衡。
- pnpm Monorepo: 将前端、后端和共享类型(
shared-types
)放在一个仓库中管理,极大地简化了依赖管理和跨端类型安全,让团队协作如丝般顺滑。 - FastAPI + PGVector: 这是我们架构的基石。FastAPI的异步特性使其能够轻松处理高并发的AI推理请求。而
pgvector
让我们免于维护独立的向量数据库(如Pinecone或Weaviate),直接在强大的PostgreSQL中执行高效的向量相似度搜索。这不仅简化了部署和维护,还允许我们将向量数据与文档元数据在同一个事务中进行操作,保证了数据一致性。
下面是我们系统的整体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