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tcode 24. 两两交换链表中的节点
编程语言:C#
题目链接:24. 两两交换链表中的节点 - 力扣(LeetCode)
题意:
给定一个链表,两两交换其中相邻的节点,并返回交换后的链表。
你不能只是单纯的改变节点内部的值,而是需要实际的进行节点交换。
思路:使用虚拟头结点简化操作。首先要考虑的是我们需要得到的结果长什么样:
图片出处:代码随想录代码随想录 (programmercarl.com)
然后在给定的初始链表中画出需要对指针指向做怎样的改动:
分析上图
1.首先cur会指向2,跳过了1,所以要先通过tmp1来保存1,再让cur指向2
2.2的下一个指向1(tmp1),改变了2原本的指向,所以要先通过tmp2来保存3,再让2指向1
3.最后让1的下一个指向3(tmp2)
就是说,每次改变指向时,思考会影响到哪个节点,就预先设置一个变量保存这个节点,再做指向修改操作
总结:本题是对两个节点进行交换,链表涉及到节点指向变更操作的,一般会影响到要操作的节点的上一个和下一个节点(和上期翻转链表同理),所以本题对两个节点操作,第一步要想到其实是需要对四个节点进行一定的操作
public class Solution {
public ListNode SwapPairs(ListNode head) {
ListNode dummyhead=new ListNode(0,head);
ListNode cur=dummyhead;
ListNode tmp1;
ListNode tmp2;
while(cur.next!=null&&cur.next.next!=null)//因为要处理两个节点
{
//需要先保存的两个节点一定要在开始操作前保存
tmp1=cur.next;
tmp2=cur.next.next.next;
//步骤1
cur.next=cur.next.next;
//步骤2
cur.next.next=tmp1;
//步骤3
cur.next.next.next=tmp2;
//移动处理下一个
cur=cur.next.next;
}
return dummyhead.next;
}
}
Leetcode 19.删除链表的倒数第N个节点
题目链接:19. 删除链表的倒数第 N 个结点 - 力扣(LeetCode)
题意:
给你一个链表,删除链表的倒数第 n 个结点,并且返回链表的头结点。
进阶:你能尝试使用一趟扫描实现吗?
示例 1:
输入:head = [1,2,3,4,5], n = 2 输出:[1,2,3,5]
示例 2:
输入:head = [1], n = 1 输出:[]
示例 3:
输入:head = [1,2], n = 1 输出:[1]
思路:
双指针
双指针的经典应用,如果要删除倒数第n个节点,让fast移动n步,然后让fast和slow同时移动,直到fast指向链表末尾。删掉slow所指向的节点就可以了。
1.定义fast指针和slow指针,初始值为虚拟头结点
2.fast首先走n + 1步 ,为什么是n+1呢,因为只有这样同时移动的时候slow才能指向删除节点的上一个节点(方便做删除操作)
3.fast和slow同时移动,直到fast指向末尾
4.删除slow指向的下一个节点
public class Solution {
public ListNode RemoveNthFromEnd(ListNode head, int n) {
ListNode dummyhead=new ListNode(0,head);
ListNode slow=dummyhead;
ListNode fast=dummyhead;
//fast快指针先走n+1步
while(n-->0&&fast!=null){
fast=fast.next;
}
fast=fast.next;//多走一步是为了保证慢指针停在要删除的节点之前
while(fast!=null){//同步移动
fast=fast.next;
slow=slow.next;
}
slow.next=slow.next.next;//删除节点
return dummyhead.next;
}
}
栈
思路:
- 在这段代码中,首先创建了一个虚拟头节点(dummy),用于简化对头节点的特殊处理。并将头节点连接到哑节点之后,整个操作在新建链表上进行。
- 使用堆栈存储所有节点,这样可以便利的找到倒数第 n 个节点的前一个节点。
- 遍历完整个链表,将每个节点都压入堆栈中。
- 根据倒数第 n 个节点的位置,通过弹出 n 次来获取目标节点的前一个节点。
- 获取到待删除节点的前一个节点后,直接删除目标节点,即将前一个节点的 next 指针指向下一个节点的下一个节点。
- 最后返回处理后的链表头部,即哑节点(dummy)的 next 指针,即为删除倒数第 n 个节点后的链表。
就是说多用一个栈存储遍历所有的ListNode对象,对栈进行操作找到倒数第n个节点的前一个节点,然后再对链表进行操作
public class Solution {
public ListNode RemoveNthFromEnd(ListNode head, int n) {
ListNode dummy = new ListNode(0);
dummy.next = head; // 将头节点连接到哑节点之后
Stack<ListNode> stk = new Stack<ListNode>(); // 使用堆栈存储节点
ListNode cur = dummy;
while (cur != null) {
stk.Push(cur);
cur = cur.next;
}
for (int i = 0; i < n; i++) {
stk.Pop();
}
ListNode prev = stk.Peek();
prev.next = prev.next.next;
return dummy.next; // 返回删除节点后的链表头部
}
}
02.07. 链表相交
题目链接:面试题 02.07. 链表相交 - 力扣(LeetCode)
题意:
给你两个单链表的头节点 headA
和 headB
,请你找出并返回两个单链表相交的起始节点。如果两个链表没有交点,返回 null
。
图示两个链表在节点 c1
开始相交:
题目数据 保证 整个链式结构中不存在环。
注意,函数返回结果后,链表必须 保持其原始结构 。
示例 1:
输入:intersectVal = 8, listA = [4,1,8,4,5], listB = [5,0,1,8,4,5], skipA = 2, skipB = 3 输出:Intersected at '8' 解释:相交节点的值为 8 (注意,如果两个链表相交则不能为 0)。 从各自的表头开始算起,链表 A 为 [4,1,8,4,5],链表 B 为 [5,0,1,8,4,5]。 在 A 中,相交节点前有 2 个节点;在 B 中,相交节点前有 3 个节点。
示例 2:
输入:intersectVal = 2, listA = [0,9,1,2,4], listB = [3,2,4], skipA = 3, skipB = 1 输出:Intersected at '2' 解释:相交节点的值为 2 (注意,如果两个链表相交则不能为 0)。 从各自的表头开始算起,链表 A 为 [0,9,1,2,4],链表 B 为 [3,2,4]。 在 A 中,相交节点前有 3 个节点;在 B 中,相交节点前有 1 个节点。
示例 3:
输入:intersectVal = 0, listA = [2,6,4], listB = [1,5], skipA = 3, skipB = 2 输出:null 解释:从各自的表头开始算起,链表 A 为 [2,6,4],链表 B 为 [1,5]。 由于这两个链表不相交,所以 intersectVal 必须为 0,而 skipA 和 skipB 可以是任意值。 这两个链表不相交,因此返回 null 。
提示:
listA
中节点数目为m
listB
中节点数目为n
0 <= m, n <= 3 * 104
1 <= Node.val <= 105
0 <= skipA <= m
0 <= skipB <= n
- 如果
listA
和listB
没有交点,intersectVal
为0
- 如果
listA
和listB
有交点,intersectVal == listA[skipA + 1] == listB[skipB + 1]
思路:
这种方法背后的关键思想是根据两个链表的长度差异,通过同时遍历两个链表来找到它们的相交点。类似快慢指针。
思考过程:
- 观察题目特点: 针对单链表相交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在两个链表中找到相同的节点。
- 利用快慢指针: 考虑使用两个指针分别指向两个链表头部,并同时移动这两个指针,直到它们相遇。
- 处理链表长度不一致问题: 为了解决链表长度不一致的问题,我们可以让较短链表指针走完后指向较长链表的头部,这样可以保证两个指针同时移动的总步数是相等的。
- 判断相交点: 如果两个链表有相交点,那么最终两个指针会在相交点处相遇;如果没有相交点,则会同时到达各自链表的末尾(null)。
- 时间复杂度分析: 这种方法具有线性时间复杂度 O(m + n),其中 m 和 n 分别是两个链表的长度。
public class Solution {
public ListNode GetIntersectionNode(ListNode headA, ListNode headB) {
ListNode p1=headA;
ListNode p2=headB;
while(p1!=p2){
p1=p1==null?headB:p1.next;
p2=p2==null?headA:p2.next;
}
return p1;
}
}
Leetcode 142.环形链表II
题目链接:142. 环形链表 II - 力扣(LeetCode)
题意:
给定一个链表,返回链表开始入环的第一个节点。 如果链表无环,则返回 null。
为了表示给定链表中的环,使用整数 pos 来表示链表尾连接到链表中的位置(索引从 0 开始)。 如果 pos 是 -1,则在该链表中没有环。
说明:不允许修改给定的链表。
思路:
首先要解决判断链表有环的问题,利用快慢指针判断是否相遇
Leetcode 141环形链表
参考Leetcode 141环形链表141. 环形链表 - 力扣(LeetCode)
public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 HasCycle(ListNode head) {
if (head == null || head.next == null) {
return false;
}
ListNode fast = head;
ListNode slow = head;
while (fast != null && fast.next != null) {
fast = fast.next.next;
slow = slow.next;
if (fast == slow) {
return true; // 存在环
}
}
return false; // 不存在环
}
}
在这个基础上,寻找环的入口,最终要的是找到其中的数学规律
图片来源:代码随想录代码随想录 (programmercarl.com)
相遇时: slow指针走过的节点数为: x + y
, fast指针走过的节点数:x + y + n (y + z)
,n为fast指针在环内走了n圈才遇到slow指针, (y+z)为 一圈内节点的个数A。
因为fast指针是一步走两个节点,slow指针一步走一个节点, 所以 fast指针走过的节点数 = slow指针走过的节点数 * 2:
(x + y) * 2 = x + y + n (y + z)
两边消掉一个(x+y): x + y = n (y + z)
因为要找环形的入口,那么要求的是x,因为x表示 头结点到 环形入口节点的的距离。
所以要求x ,将x单独放在左面:x = n (y + z) - y
,
再从n(y+z)中提出一个 (y+z)来,整理公式之后为如下公式:x = (n - 1) (y + z) + z
注意这里n一定是大于等于1的,因为 fast指针至少要多走一圈才能相遇slow指针。
这个公式说明什么呢?
去一个特殊情况:先拿n为1的情况来举例,意味着fast指针在环形里转了一圈之后,就遇到了 slow指针了。
当 n为1的时候,公式就化解为 x = z
这就意味着,从头结点出发一个指针,从相遇节点 也出发一个指针,这两个指针每次只走一个节点, 那么当这两个指针相遇的时候就是 环形入口的节点。
也就是在相遇节点处,定义一个指针index1,在头结点处定一个指针index2。
让index1和index2同时移动,每次移动一个节点, 那么他们相遇的地方就是 环形入口的节点。
public class Solution {
public ListNode DetectCycle(ListNode head) {
ListNode fast=head;
ListNode slow=head;
while(fast!=null&&fast.next!=null){
fast=fast.next.next;
slow=slow.next;
if(fast==slow){
ListNode index1=fast;
ListNode index2=head;
while(index1!=index2){
index1=index1.next;
index2=index2.next;
}
return index2;
}
}
return null;
}
}
就是在找到相遇位置的时候通过x=z的特性找到入口,移动头结点指针和相遇位置指针直到相等退出循环,返回入口节点
ListNode index1=fast;
ListNode index2=head;
while(index1!=index2){
index1=index1.next;
index2=index2.next;
}
return inde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