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叉树的节点个数
注意:返回一个局部变量供给外部函数使用,要是用static 将其定义为全局变量放在堆区,循环一次加一,在遍历左子树,后右子树,最后返回count。
2.树的深度(以左右树最大的深度为二叉树的深度)
左子树的高度(包括根节点 )是 high(t->leftChild)+1,右子树的高度(包括根节点)是high(t->rightChild)+1。最后要返回二叉树的深度,就比较左右树的高度
3.判空
bool类型, 判断根节点等不等于NULL
4.查找一个节点find
先给一个接口函数,返回值为树节点的指针类型,内部函数调用find()函数
首先判断传进来的根节点是否是空,为空,直接return NULL,否者走else分支,判断t->data == key 是否相等,相等return t,不相等走else分支,利用递归定义一个指向二叉树节点类型的指针s = 先在左子树树中查找,if(s != NULL )return s如果没有查找到才在右子树中查找 return find(t->rightChild);
5.查找一个树的根节点
首先定义一个接口地址,然后返回一个树节点类型的指针
先把根节点传进来,判断根节点是否为空,为空直接return NULL,不为空,调用find()函数,如果find()为NULL或者为根节点(根节点指的是最顶端的那个结点,它没有父节点),则直接返回NULL,否则if(p == t->left || p == t->right ) 找到了就直接返回t,没有找到,利用递归继续找BintreeNode s = parent(t->left,key),先在左子树中找,如果左子树没有找到,再在右子树中找
注意:find 和parent 函数中都有共同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查找的时候,首先要确保在左子树中没有找到,才在右子树中查找
由此可见递归虽然简化了代码,但是每次调用自己都要开辟新的空间,每次都会调用find函数,程序执行的效率也会大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