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测试思考 - 1关注过程

本文探讨了自动化测试系统的实际价值及其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包括发现bug的能力、团队内部测试质量评估的方法、应对需求变动的策略、用例设计与维护的技巧等方面。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很多项目都有自己对应的自动化测试系统,你当前的系统体现出价值了吗?觉得有下列几种情况:

1、人力精力投入了,能经常发现代码更新引起的bugs;

2、人力精力投入了,偶尔能发现Bugs,不多,觉得投入与产出性价比不高;

3、没怎么发现问题,性价比低,甚至后期都没动力维护。

当然还可以从 用例覆盖率作为产入 发现bugs作为产出 作为维度来分析问题!

当然,自动化测试的启动都是奔向第一个目标,然后系统持续集成保持强壮性!

下面收集自动化测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方法思路

1、针对功能点写了很多用例,貌似没发现多少问题

应该思考的是,当前功能点是有经常改动维护的,不是一些已经成型很久都不动的功能点,对于前者如果写了很多用例但是没怎么发现问题,问题有可能出在哪里呢?

举个例子,该功能点经过评审后总结出需要写10个用例,并分出来了3个优先级高7个普通的,所以,最先入手并效果最明显的就是先搞定那3个用例

当然写用例要先看看实现起来困难不,一般是集中先写 优先级高+实现难度适中 的用例,其他的后续再补充。

也就是说用例的选型方法是值得斟酌的!

2、团队里面的反角色

有时候写了很多用例,难道要等到问题出现的那天才知道自己用例的质量如何?不是的,可以在团队里面使用反角色人物,经过他的破坏,能及时反馈到测试用例质量如何。

3、需求经常变,我们只能等到研发最后开发完再写用例

也就是说此刻测试的角色很被动,但是可以改善吗?

需求会变,但是主线应该不会变吧?你总可以先写主线的用例吧?然后及时跟进修改都行啊,连主线都改动很大那是需求方的工作有问题i啊!

既然主线还是比较明确的,先写用例,后续需求明确下来了,有稍微改动,你再更新下用例也行啊!

也就是说,要从被动转换到主动来进行。

4、纠结点,文档与robot用例如何加强关联

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啊,有了所谓的测试文档,评审后感觉像模像样,后续robot用例展开了,需求变更的时候就体会到如果文档和robot用例能有个强关联就好了,比如文档可以生成自动化用例等,目前还没有比较好的对策啊。

5、配置如何only

一般来说,比如robot用例的配置-resource,库的配置,shell脚本的配置  三者如何只公用一个配置的问题

6、追求易调试

目前使用robot-jenkins环境,发现进行dailybuild后,如果发现问题调试起来比较麻烦,所以从设计上讲,不仅仅是当前能写用例,还要讲究后续方便维护和调试,措施后续研究总结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