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 2020 年真的就是中国企业服务的元年了,我们该如何纪念它?
一.1. 目标客户群从宽到窄孙子兵法里非常强调 “战场选择” 的重要性,这是一种地利思维。而对于 To B 企业服务公司,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目标客户群,特别是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一切增长都来自于留存,一切留存来自于产品市场匹配度,一切产品市场匹配度来自于专注和效率”。所以增长在早期一定来自于对某个细分战场足够深刻理解和挖掘。一口气平铺十几个战场,还希望有可观的增长,这是不可能的。我自己在过去犯过一个错误就是认为:能服务的行业越多就意味着潜在客户群规模越大,这样才能更快做到更大规模。现在回想起来这是犯了兵家大忌。我有一个朋友公司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做大数据产品,他一开始就走单一市场,没有选择竞品的通用标准化策略,而是选择了行业定制化策略。正是因为他选择了单一细分领域,所以现在得到的好处在于:
- 获客效率非常高。通过圈子的转介绍,口口相传,参加行业展会,几乎在一年时间内就把行业完全打透,完全没有很多To B公司的流量焦虑。
2.续费率非常高。因为定制化产品非常贴近这个行业的特征和各种特定需求,与市场咬合紧密。所以其他通用产品很难切进来,壁垒护城河就出现了,完全没有很多 To B 公司需要面对的同质化竞争。 - 当验证了产品市场匹配度,竞争壁垒也起来了,获客效率也非常高,增长就自然而然发生。今年上半年他们做到了 300% 的增长。大多数产品选择同时做好多行业,同时服务不同阶段的企业。其实,企业的差异大于个体的差异,企业的共性小于个体的共性。不同行业不同大小的企业客户,是完全不同的物种。所谓的通用产品,即支持所有行业,就是选择在所有战场同时开战,岂有不败的道理。
.2. 从 SaaS 到分布式私有化中国 To B 企业服务市场里一直有一个争论:到底是 SaaS 化还是私有化?小微客户对于标准化 SaaS 化产品接受度高,但付费能力偏弱,生命周期不稳定。中大型客户付费能力强,但又喜欢私有化,容易让公司陷入项目制的困境。物理学里有个波粒二象性理论,即光又是波又是粒子,两者辩证统一。所以仅仅用二元角度看待 SaaS 化和私有化,可能都不是准确的。那是否存在一个中国特色的云服务混合所有制呢?我有一个朋友公司推行了一个新模式 — 分布式私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