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是理性的人吗?——《怪诞行为学》读后有感

阅读《怪诞行为学》后,反思个人行为中的理性与非理性,通过作者列举的十三种怪诞行为,探讨在追求理性的过程中如何面对人性的弱点,并思考如何运用非理性结论为自己谋取利益。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作为男人,我们经常会与女人相比较,说自己是理性的,而她们是感性的;

作为学理科的男人,我们经常会与学文科的男人相比较,说自己是理性的,而他们是感性的。

作为学逻辑性很强的计算机专业的男人,我们更容易和学其它专业的理科男人比较,说自己的理性更多一些,而他们的感性更多一些。

然而,看完了《怪诞行为学》一书之后,我不禁要问自己,我真的是理性的人吗?或者说,我的行为真的都是理性的吗?

答案让我有些纠结——不尽然,我也有很多非理性的行为。

罗列一下十三个章节的标题,来回顾一下这本书中的内容:

  1. 相对论的真相——为什么我们喜欢比较和攀比?
  2. 供求关系的失衡——为什么珍珠无价?
  3. 免费的代价——为什么赠品反而让我们花费更多?
  4. 社会规范的成本——为什么我们白干活高兴,干活赚钱反而不高兴?
  5. 性兴奋的影响——为什么“热烈”比我们想的还热?
  6. 拖沓的恶习与自我控制——为什么我们信誓旦旦的事情却总是做不到?
  7. 所有权的个性——为什么我们会依恋自己拥有的一切?
  8. 多种选择的困境——为什么我们希望所有的门都开着?
  9. 预期的效应——为什么我们可以心想事成?
  10. 价格的魔力——为什么我们喜欢买贵的东西?
  11. 人性的弱点——为什么我们不诚实?
  12. 企业的特权——为什么现金可以组织我们作弊?
  13. 啤酒与免费午餐——什么是行为经济学,哪里有免费午餐?

对于书中所描写的十三种情况,有些情况下我自己的确能够保持理性,能够认清其中的本质,而还有不少情况下,自己的行为是非常怪诞而非理性的,就像书中大多数人的情况一样。

这本书中的各种结论都是基于实验得出的,这样得出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错的说服力。

然而,我们应该是继续坚持自己的理性思维,根据这些情况来坚固自己的理性;还是接受这样的现实,纵容自己的怪诞行为;或者是在固守自己的理性的基础之上,运用这些非理性的结论去为自己谋取某种利益呢(这似乎与第11点有些符合,这样做本身就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

相信每个人在看完这本书之后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结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