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BOOT
Q.sean
爱屋及乌
展开
-
名词解析
粘贴自百度百科U-Boot,全称 Universal Boot Loader,是遵循GPL条款的开放源码项目。从FADSROM、8xxROM、PPCBOOT逐步发展演化而来。其源码目录、编译形式与Linux内核很相似,事实上,不少U-Boot源码就是根据相应的Linux内核源程序进行简化而形成的,尤其是一些设备的驱动程序,这从U-Boot源码的注释中能体现这一点。U-Boot不仅仅转载 2015-06-03 16:45:33 · 463 阅读 · 0 评论 -
u-boot,初试牛刀
手里拿到的uboot是uboot-2012,整个目录和之前的1.3.4没什么太大变化。但是系统启动初始化的流程,以及一些接口函数的定义变化了许多。以及初始化make的流程也变化,另外在nand的ecc校验算法增加了bch校验。第一步,编译原创 2015-06-03 16:59:54 · 733 阅读 · 0 评论 -
配置,编译
1st、make config首先,将交叉编译器替换成自己的本地交叉编译器本人用的平台为at91sam9260ek,arm926ejs的核at91的系列Active arm arm926ejs at91 atmel at91sam9260ek at91sam9260ek_nandflash at91sam9260ek:AT91SAM9260,SYS_USE_NANDFLASH原创 2015-06-03 17:24:57 · 518 阅读 · 0 评论 -
AT91SAM9260下的U-Boot移植和添加LCD驱动支持
第一步:从http://www.denx.de/wiki/U-Boot/SourceCode网站下载u-boot-2008.10.tar.bz2这个文件。第二步:建立自己的交叉编译环境,我用的是arm-none-linux-gnueabi-,可以从这里下载最新的交叉编译器。建立的系统为fedora 16。设置好交叉编译环境变量。一般觉得export命令来设置会比较好用,有的会提供修改p转载 2015-06-06 11:44:15 · 1323 阅读 · 0 评论 -
kbuild-DEFINE(sym, val)
//原文http://www.cnblogs.com/wendellyi/p/3993404.html内核核文件 arch/x86/kernel/syscall_64.c 文件中包含了一个头文件 arch/x86/include/asm/asm-offset.h ,这个文件在内核构建之初是不存在的,是在构建过程中生成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它是如何生成的。1. include/linux/kbuild.转载 2015-11-24 09:30:28 · 1755 阅读 · 0 评论 -
常用的uboot的bootargs设置
说完常见的几种bootargs,那么我们来讨论平常我经常使用的几种组合:1). 假设文件系统是ramdisk,且直接就在内存中,bootargs的设置应该如下:setenv bootargs ‘initrd=0x32000000,0xa00000 root=/dev/ram0 console=ttySAC0 mem=64M init=/linuxrc’2). 假设文件系统是ramd转载 2016-05-09 10:09:32 · 681 阅读 · 0 评论 -
VFS: Mounted root (ext4 filesystem) readonly on device
从库存拿出一个刷好系统的核心板(imx6q)方案,系统启动后根本不能创建文件目录等。从网上搜索的结果,列出了几种可能性。1.文件系统的mount失败,内核自动以readonly mode 挂载2.内核配置不正确,不支持large file support3.内核配置不正确,不支持ext4。。。排查方法:针对上述列出的几种可能性,可排查的步骤有。1.可进行mount -o remount rw / ...原创 2018-07-03 16:30:45 · 5157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