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应用开发方式和业务驱动开发方式比较

本文详细阐述了传统开发方式(T2B模式)与业务驱动开发方式(B2T模式)的区别,包括从需求分析、设计、开发、部署、运维到业务变更时的流程调整过程。重点对比了两种模式在流程建模、技术实现、业务调整等方面的差异,旨在帮助开发者理解不同开发方式的适用场景。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传统的开发方式:

一般的应用开发的从"技术实现"到后期运维阶段的"业务调整"的全过程(简称"T2B(Tech-to-Business)模式流程实现过程")进行阐述,该过程主要是在这样的业务场景下发生的:

  1. 最终用户业务分析人员提出业务需求(包括用户需求文档、梳理的Visio流程图等)
  2. 开发商需求分析人员分析需求
  3. 开发商设计开发人员进行流程应用设计开发
  4. 开发商实施团队进行应用部署上线
  5. 系统运行和维护,最终用户业务管理员进行管理和监控、分析
  6. (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生业务变更时最终用户业务流程配置员进行流程调整
  7. 若需要技术实现需要返回开发商设计开发人员实施团队实现
  8. 最终用户业务流程配置员基于重新实现的内容进行部署、流程调整等。 

实际上这是比较传统的开发过程,之所以叫T2B(Tech-to-Business)是指先由开发商从技术维度进行应用的设计和开发,然后上线运行后由于业务的变更,需要业务方面的人员(业务流程配置员)进行流程的调整(当然如果是结构性的调整还是需要技术支持的),即从"技术实现(Tech)""业务调整(Business)"。 

业务驱动开发方式:

于业务流程定制的流程建模开发过程或业务流程调整又叫"B2T(Business-to-Tech)模式流程实现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
先由业务分析人员进行流程的业务建模或业务调整,并进行模拟运行,不断进行优化,然后再到技术层级进行技术细节的实现,即从"业务建模或业务调整(Business)"到"技术实现(Tech)"。

使用B2T模式的两种业务场景:

  • 新建流程应用
    • 最终用户的业务分析人员根据业务的需要进行流程的梳理、流程建模与模拟运行,该过程无需了解技术细节、也无需技术人员参与;
    • 开发商设计开发人员基于前面的业务建模的流程实现其技术细节;
    • 用户的业务配置人员或开发商的实施人员进行技术实现与业务流程的配置;
    • 系统运行和维护。
  • 业务变更后进行流程的调整
    • 系统已经上线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管理变革、制度变化、组织机构调整等因素引起业务流程的变化;
    • 最终用户业务流程配置员根据业务变更的需求进行流程的调整,比如增删环节、调整规则、参与者、KPI时限等;
    • 若上述进行了结构性的调整,开发商设计开发人员需要实现技术组件或服务;
    • 用户的业务流程配置人员或开发商的实施人员进行技术实现与业务建模的配置;
    • 系统运行和维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