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英文名: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
我们先要写出低耦合高内聚的代码,在java中需要遵循如下原则:
- 模块间的依赖通过抽象类或接口发生,实现类之间的依赖关系也是通过抽象类或接口产生(实现类之间不应发生直接的依赖关系),降低系统的耦合性
- 接口或抽象不依赖于实现类,但实现类依赖接口或抽象类,实现类对系统需要的功能具体实现,提高类的内聚程度
依赖倒转原则:
-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
-
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
-
依赖倒转原则是基于这样的设计理念:相对于细节的多变性,抽象的东西要稳定的多。以抽象为基础搭建的架构比以细节为基础的架构要稳定的多。
-
使用接口或抽象类的目的是制定好规范,而不涉及任何具体的操作,把展现细节的任务交给他们的实现类去完成
Java更为精简的定义:面向接口编程(Object-Oriented Design, OOD),在 java 中,抽象指的是接口或抽象类,细节就是具体的实现类
应用实例
【例1】 司机开车
从上面的类图中可以看出,司机类和奔驰车类都属于细节,并没有实现或继承抽象,它们是对象级别的耦合。通过类图可以看出司机有一个drive()方法,用来开车,奔驰车有一个run()方法,用来表示车辆运行,并且奔驰车类依赖于司机类,用户模块表示高层模块,负责调用司机类和奔驰车类。
public class Driver {
//司机的主要职责就是驾驶汽车
public void drive(Benz benz){
benz.run();
}
}
public class Benz {
//汽车肯定会跑
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奔驰汽车开始运行...");
}
}
//高层模块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river xiaoLi = new Driver();
Benz benz = new Benz();
//小李开奔驰车
xiaoLi.drive(benz);
}
}
这样的设计乍一看好像也没有问题,小李只管开着他的奔驰车就好。但是假如有一天他不想开奔驰了,想换一辆宝马车玩玩怎么办呢?我们当然可以新建一个宝马车类,也给它弄一个run()方法,但问题是,这辆车有是有了,但是小李却不能开啊。因为司机类里面并没有宝马车的依赖,所以小李空看着宝马车在那儿躺着,自己却没有钥匙,你说郁不郁闷呢?
public class BMW {
//宝马车当然也可以开动了
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宝马汽车开始运行...");
}
}
上面的设计没有使用依赖倒置原则,我们已经郁闷的发现,模块与模块之间耦合度太高,生产力太低,只要需求一变就需要大面积重构,说明这样的设计是不合理。现在我们引入依赖倒置原则,重新设计的类图如下:
//将司机模块抽象为一个接口
public interface IDriver {
//是司机就应该会驾驶汽车
public void drive(ICar car);
}
public class Driver implements IDriver{
//司机的主要职责就是驾驶汽车
public void drive(ICar car){
car.run();
}
}
//将汽车模块抽象为一个接口:可以是奔驰汽车,也可以是宝马汽车
public interface ICar {
//是汽车就应该能跑
public void run();
}
public class Benz implements ICar{
//汽车肯定会跑
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奔驰汽车开始运行...");
}
}
public class BMW implements ICar{
//宝马车当然也可以开动了
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宝马汽车开始运行...");
}
}
//高层模块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Driver xiaoLi = new Driver();
ICar benz = new Benz();
//小李开奔驰车
xiaoLi.drive(benz);
}
}
依赖关系传递的三种方式
-
接口传递: 在接口的方法中声明依赖对象,就如上面的例子。
public interface IDriver { //接口传递 public void drive(ICar car); }
-
构造函数传递: 在类中通过构造函数声明依赖对象(好比Spring中的构造器注入),采用构造器注入。
public class Driver implements IDriver{ private ICar car; //构造函数传递 public void Driver(ICar car){ this.car = car; } public void drive(ICar car){ this.car.run(); } }
-
Setter方法传递: 在抽象中设置Setter方法声明依赖对象(Spring中的方法注入)
public interface IDriver{ //注入依赖 public void setCar(ICar car); public void drive(); } public class Driver implements IDriver{ private ICar car; //Setter方法传递 public void setCar(ICar car){ this.car = car; } public void drive(){ this.car.run(); } }
依赖倒转原则细节
依赖倒置原则的本质就是通过抽象(抽象类或接口)使各个类或模块实现彼此独立,不互相影响,实现模块间的松耦合。在项目中使用这个规则需要以下原则:
-
低层模块尽量都要有抽象类或接口,或者两者都有,程序稳定性更好.
-
变量的声明类型尽量是抽象类或接口, 这样我们的变量引用和实际对象间,就存在一个缓冲层,利于程序扩展和优化
-
任何类都不应该从具体类派生
-
继承时遵循里氏替换原则,尽量不要重写基类已经写好的方法
-
结合里式替换原则来使用: 结合里式替换原则和依赖倒置原则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通俗的规则,接口负责定义public属性和方法,并且声明与其他对象的依赖关系,抽象类负责公共构造部分的实现,实现类准确的实现业务逻辑,同时在适当的时候对父类进行细化。
一句话:依赖倒置原则的核心就是面向抽象(抽象类或者接口)编程
参考链接:https://blog.youkuaiyun.com/king123456man/article/details/816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