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性能调优实践——性能测试篇

本文针对Web应用性能调优,介绍了如何确定性能目标、关注的主要性能指标及系统资源使用情况,并详细解析了CPU、内存和磁盘性能指标的监控与分析。

前言

本文主要基于工作中,关于性能调优的一些零散的信息整理。总结性的信息,以测试环境为例。系统信息如下:

  1. os: Linux 64位
  2. jdk:java version “1.8.0_121”, HotSpot(TM) 64-Bit Server VM
  3. docker version: 17.04.0-ce

第一篇先整理一些性能指标。第二篇整理一下jvm的性能问题分析,以及基于docker容器的微服务性能分析。第三篇再整理下GC相关的优化,主要基于G1垃圾收集器。

确定性能目标

性能优化不是漫无目的的去优化。结合不同的业务场景以及应用的特点去进行重点优化。主动的优化需要结合业务未来的发展以及业务目标,参考当前的系统资源和监控数据情况来决定一些性能优化的优先级。为了不让性能成为未来业务发展的瓶颈,需要提前准备和布局。比如通过搜索、Cache等优化对于DB的请求。
在实际的情况中,也会存在一些被动的优化。当系统中的一些资源成为瓶颈,已经影响了当前用户、业务的情况。需要技术同学能有结合性能需求进行问题分析和救火能力。

性能指标、资源

对于Web应用一般重点关注的性能指标主要是吞吐量、响应时间、QPS、TPS等、并发用户数等。
系统资源一般指如CPU、内存、磁盘IO、网络IO等资源。以下说明以Linux为例,性能测试中,主要观察的cpu、内存、磁盘等指标的信息。

CPU

CPU资源一般可以使用vmstat来采样(例如每秒采样一次: vmstat 1)查看CPU上下文切换。如下:

$ vmstat 1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st
 1  0      0 284628 234036 859100    0    0     1    15    0    1  3  1 96  0  0
 0  0      0 284536 234036 859204    0    0     0     0 4952 9461  4  2 95  0  0
 0  0      0 284536 234036 859208    0    0     0   200 5081 9768  3  3 94  1  0
 0  0      0 284568 234036 859212    0    0     0    16 5126 9757  3  2 96  0  0
 0  0      0 284900 234036 859236    0    0     0     0 5431 10230  4  3 94  0  0
 1  0      0 285608 234036 859256    0    0     0     0 5325 10005  6  2 92  0  0
 0  0      0 285452 234036 859256    0    0     0     0 5037 9653  3  1 96  0  0
 0  0      0 285484 234036 859264    0    0     0    60 5068 9599  3  1 96  0  0
 0  0      0 285452 234036 859264    0    0     0    36 5163 9825  4  2 94  0  0

一般最主要关注的主要是以下指标:

  • us:用户占用CPU的百分比
  • sy:系统(内核和中断)占用CPU的百分比
  • id:CPU空闲的百分比
  • in: 系统中断数
  • cs: 每秒上下文切换次数
  • r: 可运行进程数,包括正在运行(Running)和已就绪等待运行(Waiting)的。在负载测试中,其可接受上限通常不超过CPU核数的2倍。

CPU使用率通常用us + sy来计算,一般大于80%说明,CPU资源出现瓶颈。同时也要综合参考CPU平均负载Load Average信息。Linux系统中,一般取运行队列的值 + 处于task_uninterruptible状态的进程数(vmstat输出的b)。可以通过top命令查看1分钟、5分钟和15分钟的平均负载值。一般来说平均负载的15min采样大于核数*0.7 就要关注和排查一下高负载的原因。
top 命令的load average信息如下:

top - 10:41:04 up 11 days, 23:32,  2 users,  load average: 0.25, 0.22, 0.18   

0.25, 0.22, 0.18 ,分别是1分钟,5分钟,15分钟采样数据

内存

vmstat也输出了内存信息。

  • free: 系统可用内存,对于稳定运行的系统,free可接受的范围通常应该大于物理内存的20%。
  • so/si : 每秒从内存写入到SWAP的数据大小/每秒从SWAP读取到内存的数据大小。如果出现频繁的swap交换,会影响系统性能,需要一起注意。
  • swpd:系统当前的swap空间占用。可以和so/si 综合分析。如果swpd为0 ,内存资源没有成为瓶颈。
磁盘

对于磁盘,首要关注使用率,IOPS和数据吞吐量,在Linux服务区,可以使用iostat来获取这些数据。

$ iostat -dxk 1
Linux 4.4.0-63-generic  _x86_64 
Device:         rrqm/s   wrqm/s     r/s     w/s    rkB/s    wkB/s avgrq-sz avgqu-sz   await r_await w_await  svctm  %util
vda               0.00     2.69    0.07    2.21     1.28    28.96    26.53     0.00    1.85    1.19    1.87   0.31   0.07

Device:         rrqm/s   wrqm/s     r/s     w/s    rkB/s    wkB/s avgrq-sz avgqu-sz   await r_await w_await  svctm  %util
vda               0.00     0.00    2.00    0.00    12.00     0.00    12.00     0.02   10.00   10.00    0.00  10.00   2.00

Device:         rrqm/s   wrqm/s     r/s     w/s    rkB/s    wkB/s avgrq-sz avgqu-sz   await r_await w_await  svctm  %util
vda               0.00    29.00    0.00    2.00     0.00   124.00   124.00     0.00    2.00    0.00    2.00   2.00   0.40
  • %util: 衡量device使用率的指标。处理I/O请求的时间与统计时间的百分比.大于60%的话,会影响系统性能。
  • r/s, w/s :每秒处理,读、写的请求数量。
  • rkB/s,wkB/s :每秒读/写的数据大小。
<think>首先,用户的问题是:“我想了解JVM常见的性能方法 请问JVM 性能常用方法和最佳实践”。我需要基于提供的引用内容来回答这个问题。 回顾系统级指令: - 所有行内数学表达式必须使用$...$格式。 - 独立公式必须使用$$...$$格式并单独成段。 - LaTeX语法正确。 - 使用中文回答。 - 生成相关问题。 - 在回答中引用的段落末尾自然地添加引用标识,如[^1]。 用户可见层要求: - 回答结构清晰,帮助用户逐步解决问题。 - 保证回答真实可靠。 - 参考站内引用。 提供的引用: - [^1]: 讨论JVM的方法、JVM内存化、垃圾回收等。 - [^2]: 强需要结合场景,检查代码,避免不必要的。 - [^3]: 详细说明JVM堆设置、年轻代和年老代比例、线程堆栈设置等。 - [^4]: 介绍jstat工具用于监控JVM状态。 我需要构建一个结构清晰的回答。结构应该包括: 1. 引言:解释JVM性能的重要性,并强需谨慎。 2. 常用方法:列出并解释常见的方法。 3. 最佳实践:提供实际建议。 4. 工具使用:介绍监控工具如jstat。 5. 总结:重申原则。 6. 相关问题:生成相关问题。 在回答中,引用相关部分时添加[^1]、[^2]等标识。 关键点从引用中提取: - 堆内存设置:使用-Xms和-Xmx设置堆大小,建议设为相同值以避免收缩[^3]。 - 年轻代和年老代比例:通过-XX:NewRatio整,默认1:2;根据应用对象生命周期整[^3]。 - 线程堆栈设置:使用-Xss减少每个线程的堆栈大小(如256K)[^3]。 - 垃圾回收器选择:如使用并行收集器-XX:+UseParallelOldGC[^3]。 - 监控工具:jstat用于监控类加载、内存、GC等[^4]。 - 原则:结合场景,明确问题,先检查代码[^2]。 回答结构: 1. **引言**:介绍JVM性能的目的和重要性,强需基于实际场景。 2. **常用方法**: - 堆内存设置。 - 代际比例整。 - 线程堆栈化。 - 垃圾回收器配置。 3. **最佳实践**: - 监控和分析。 - 代码先。 - 逐步整和测试。 4. **监控工具**:简要介绍jstat等工具。 5. **总结**:重申注意事项。 6. **相关问题**:生成3-5个相关问题。 确保使用中文,并添加引用标识。 生成相关问题: - 基于主题,如具体工具的使用、常见问题、进阶等。 - 例如: 1. 如何使用jstat监控JVM性能? 2. JVM内存设置不当会导致什么问题? 3. 如何化垃圾回收以减少停顿时间? 4. 在云环境中如何JVM? 5. JVM与应用程序代码化的关系是什么? 最终回答格式: - 以段落形式组织。 - 在引用的地方添加[^1]、[^2]等。 - 最后添加“相关问题”部分。</think>### JVM性能常用方法和最佳实践 JVM(Java虚拟机)性能是提升Java应用程序效率的关键过程,涉及内存管理、垃圾回收(GC)和线程化等方面。的目标是减少GC停顿、提高吞吐量,并确保应用稳定运行。但需注意,应基于具体场景(如高并发系统或大数据处理),并先检查代码逻辑,避免过度引入风险[^2]。以下我将逐步介绍常用方法和最佳实践,帮助您系统理解。 #### 1. **常用方法** - **堆内存设置**:JVM堆是对象存储的核心区域,通过`-Xms`和`-Xmx`参数设置初始和最大堆大小。建议设为相同值(如`-Xms4g -Xmx4g`),防止堆收缩导致的额外GC开销[^3]。堆大小需根据应用需求整:例如,日均百万级交易系统可能需更大堆(如8GB以上),以避免频繁Full GC。 - **年轻代和年老代比例化**:堆内存分为年轻代(存放新对象)和年老代(存放长期对象)。默认比例通过`-XX:NewRatio=2`(年轻代:年老代为1:2)设置。整原则: - 若应用临时对象多(如Web请求),增大年轻代(如`-XX:NewRatio=1`),延长Minor GC周期。 - 若持久对象多(如缓存系统),增大年老代(如`-XX:NewRatio=3`),减少Full GC频率。 实践中,监控峰值内存占用后,预留年老代1/3增长空间,避免内存溢出[^3]。 - **垃圾回收器配置**:选择合适GC算法提升性能: - 并行收集器:适用于多核服务器,使用`-XX:+UseParallelOldGC`化年老代回收效率[^3]。 - G1或ZGC:针对低延迟场景(如秒杀系统),减少GC停顿。例如,每秒几十万并发的系统可配置`-XX:+UseG1GC`并整Region大小。 参数如`-XX:MaxGCPauseMillis`(目标停顿时间)需结合应用测试。 - **线程堆栈化**:每个线程默认堆栈为1MB,可能浪费内存。通过`-Xss256k`减小堆栈(如256KB),可增加线程数,提升并发能力。但需确保操作系统支持,避免栈溢出[^3]。 #### 2. **最佳实践** - **监控先行**:前必须使用工具监控JVM状态。推荐`jstat`工具: - 命令如`jstat -gcutil <pid>`统计GC时间和内存使用百分比。 - `jstat -gccause`分析最近GC原因,帮助定位问题(如内存泄漏)[^4]。 结合日志分析工具(如GC日志),定期检查指标如吞吐量($ \text{吞吐量} = 1 - \frac{\text{GC时间}}{\text{总时间}} $)[^4]。 - **代码先原则**:前检查代码,避免常见问题: - 减少对象创建(如重用对象池)。 - 化SQL查询,降低数据库压力(引用[1]提到从SQL、JVM、架构多维度化)。 例如,频繁GC问题可能源于代码中的内存泄漏,而非JVM参数不当[^2]。 - **渐进式整与测试**: 1. 基线测试:使用默认设置运行应用,记录性能指标。 2. 小步整:每次只改一个参数(如整`-XX:NewRatio`),测试GC影响。 3. 压力验证:模拟高负载(如JMeter测试),确保后吞吐量提升且无异常。 最佳实践中,日均百万级系统应定期进行Full GC分析,避免停顿影响用户体验[^1]。 - **场景化**: - 高并发系统(如秒杀):增大年轻代、启用并行GC,减少Minor GC停顿。 - 内存敏感应用:压缩OOP(`-XX:+UseCompressedOops`)节省空间。 始终明确性能目标(如延迟<100ms),避免“为”[^2]。 #### 3. **总结** JVM性能需平衡内存、GC和线程设置,核心是“监控-分析-化”循环。化代码,再整参数,并依赖工具如`jstat`实时跟踪。实践中,堆内存和代际比例是基础,而垃圾回收器选择取决于硬件和应用特征[^3][^4]。记住,不是万能药——日均百万级系统的问题可能源于架构设计,而非JVM本身[^1][^2]。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