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图,用于对研究对象进行规划,确定范围、内容、分区与边界、分区间的关系等。
框架图是业务架构三视图中的第一图,不论什么软件系统,在向他人介绍系统时,基本上第一张展示的图就是框架图,有了框架图,就对系统有了一个整体的认知和把握。框架图的表达不拘泥于细节,是粗粒度的表达方式。框架图通常被用来做架构图中的顶层规划、架构总图。
框架图,看似内容最少、粒度最粗、最简单,但却是三视图中最难绘制的。绘制框架图,必须要有全局观念。
1. 模型解读
以企业的业务功能规划为例,说明下面的框架图模型的表达方法。
1)范围:框架图由3个区域构成,给出了全部的业务范围(由区域①、②、③组成)。
2)区域:每个区域有主要的任务目标(①=主营业务、②=辅营业务、③=支持业务)。
3)模块:每个区域内有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的任务不同,以“主营业务”区域为例,其内部又划分为四个:领域,①-1=销售、①-2=生产、①-3=采购、①-4=物流。
4)边界:每个区域、模块的背景框给出了领域的边界;
5)位置:由上下、中间与边缘的位置关系,可以看出主营、辅营与支持区域之间的关系,
①主营区:是三个区域的中心位置心(左上角为上)
②辅营区:是①主营业务的基础(②在①的下面)
③支持区:是对①、②的支持工作(③在①和②的侧面)
6)粒度:主营业务、辅营业务和支持业务,这三个区的粒度是相同的。
框架图不用“关联线”,而是用相对的“位置”、“背景框”来表达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这里,“区域”就相当于“系统”、“子系统”、“模块”等。
2. 模型画法
1)图的核心位置的概念
绘制一幅架构图与设计软件的界面是一样的,除去图的正中心以外,通常以图的左上角为“上”,因此在构图时,除去特意要放图的中心位置外,一般会将最为重要的内容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