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软件可维护性的七个特性

本文详细阐述了软件质量的七个核心属性:可理解性、可靠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可移植性、效率和可使用性。针对每个属性,文章列举了具体的评估指标,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改进软件质量。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表明人们通过阅读源代码和相关文档,了解程序功能及其如何运行的容易程度。

 

二.可靠性:

可靠性表明一个程序按照用户的要求和设计目标,在给定的一段时间内正确执行的概率。

 

三.可测试性

可测试性表明论证程序正确性的容易程度。程序越简单,证明其正确性就越容易。而且设计合用的测试用例,取决于对程序的全面理解。
一个可测试的程序应当是可理解的,可靠的,简单的。
用于可测试性度量的检查项目如下:
程序是否模块化? 结构是否良好?
程序是否可理解? 程序是否可靠?
程序是否能显示任意中间结果?
程序是否能以清楚的方式描述它的输出?
程序是否能及时地按照要求显示所有的输入?
程序是否有跟踪及显示逻辑控制流程的能力?
程序是否能从检查点再启动?
程序是否能显示带说明的错误信息?

四.可修改性

可修改性表明程序容易修改的程度。

 

五.可移植性

可移植性表明程序转移到一个新的计算环境的可能性的大小。或者它表明程序可以容易地、有效地在各种各样的计算环境中运行的容易程度。
一个可移植的程序应具有结构良好、灵活、不依赖于某一具体计算机或操作系统的性能。

用于可移植性度量的检查项目如下:

1.是否是用高级的独立于机器的语言来编写程序?
2.是否使用广泛使用的标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来编写程序? 是否仅使用了这种语言的标准版本和特性?
3.程序中是否使用了标准的普遍使用的库功能和子程序?
4.程序中是否极少使用或根本不使用操作系统的功能?

六.效率

效率表明一个程序能执行预定功能而又不浪费机器资源的程度。
这些机器资源包括内存容量、外存容量、通道容量和执行时间。
用于效率度量的检查项目如下:
 程序是否模块化? 结构是否良好?
 是否消除了无用的标号与表达式,以充分发挥编译器优化作用?

 

七.可使用性

从用户观点出发,可使用性定义为程序方便、实用、及易于使用的程度。一个可使用的程序应是易于使用的、能允许用户出错和改变,并尽可能不使用户陷入混乱状态的程序。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