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领域大模型落地思考

本文探讨了构建垂直领域大模型的方法,包括继续预训练、领域微调数据构建、减缓幻觉及知识召回。通过继续预训练注入领域知识,结合SFT和RLHF增强模型能力。此外,介绍了Self-Instruct、Self-QA和Self-KG等数据生成技术,以及如何通过Generate with Citation、Factual Consistency Evaluation确保生成内容的准确性。垂直领域模型已在法律、医疗和教育等领域取得初步成果,有望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本文将系统介绍如何做一个垂直领域的大模型,包括继续预训练,领域微调数据构建,减缓幻觉,知识召回多个方面。

图片

通用大模型的尴尬

图片

你会为一个闲聊的玩具买单吗?

虽然2023年以来几乎很多公司都发出了自己的通用大模型,但是都还停留在“开放闲聊”阶段,这种泛娱乐的方式是不能带来实际生产力的。所以,以“开放闲聊”为产品形态的ChatGPT,“尝鲜“的流量在6月达到巅峰之后,就开始了出现下滑。

图片

大模型不能只会开放闲聊,人们需要的是能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提高生产力和工作效率的工具。

图片

例如我们需要一个能帮助写SQL的大模型,这个模型能跟专业的数据工程师一样,准确地给出可信赖的SQL语句,让人们放心的在生产环境执行。如果模型没理解人们的意图,或者不会写,也能进行拒识,而不是“强行”给出一个错误的SQL。

这就要求大模型能忠实于领域内的要求,同时克服“幻觉”,严谨准确地进行作答。当下作为通才的通用大模型很难有这样的能力。

垂直大模型产品

基于上面的思考,开始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垂域大模型,这些模型只针对一个特定的领域,甚至只能针对一两个场景。但是已经能初步的产品化落地,不再是一个只会「闲聊的玩具」,开始真的帮人们在解决问题。

下面是一些垂直领域大模型产品化的例子:

法律大模型 法律大模型具备提供基础的法律咨询,完成简单的法律专业文书写作等功能。https://github.com/PKU-YuanGroup/ChatLaw (北京大学)

图片

医疗大模型 医疗大模型能给人们进行问诊,并支持多模态的输入。https://www.jiuyangongshe.com/a/dvb0030135 (医联)

图片

教育大模型 多邻国的教育大模型能提供语言学习上的支持,例如答案解析,学习内容规划等。https://blog.duolingo.com/duolingo-max/ (多邻国)

图片

金融大模型 金融领域大模型数量众多,基本的应用场景也围绕金融的日常工作,例如研报解读等。

图片

垂直大模型基本套路

参考通用的大模型的训练流程,可以得出垂直领域大模型的基本套路。

图片

  • Continue PreTraining: 一般垂直大模型是基于通用大模型进行二次的开发。为了给模型注入领域知识,就需要用领域内的语料进行继续的预训练。

  • SFT: 通过SFT可以激发大模型理解领域内各种问题并进行回答的能力(在有召回知识的基础上)

  • RLHF: 通过RLHF可以让大模型的回答对齐人们的偏好,比如行文的风格。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垂直领域大模型不会直接让模型生成答案,而是跟先检索相关的知识,然后基于召回的知识进行回答,也就是基于检索增强的生成(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 , RAG)。这种方式能减少模型的幻觉,保证答案的时效性,还能快速干预模型对特定问题的答案。

所以SFT和RLHF阶段主要要培养模型的三个能力:

(1) 领域内问题的判别能力,对领域外的问题需要能拒识 (2) 基于召回的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 (3) 领域内风格对齐的能力,例如什么问题要简短回答什么问题要翔实回答,以及措辞风格要与领域内的专业人士对齐。

下面本文将从继续预训练,领域微调数据构建,减少幻觉,知识召回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介绍。

继续预训练

重要的一步

通过继续预训练能给通用的大模型注入领域知识,领域内的专业词能更充分的学习。这部分只需要准备领域内的语料即可,然后进行LLM任务的继续训练。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处理用户关于大模型部署方案和实际应用场景的查询。首先,我得理清用户的问题,他们可能想了解如何部署大模型以及这些模型在现实中的具体应用。接下来,我需要结合提供的引用内容来构建回答,确保引用正确并符合格式要求。 首先,用户提到的引用包括自建服务器、大模型的应用场景、岗位需求、训练方法以及应用落地的技术架构等。我需要将这些信息整合起来,分点回答部署方案和应用场景。 部署方案方面,根据引用1和3,用户公司计划购买高显存服务器进行本地部署,同时可能使用开源模型如ChatGLM。需要提到本地部署的优缺点,比如成本控制、数据安全,但可能面临硬件和维护的挑战。另外,引用3还提到了预训练模型的选择和微调,这也是部署的一部分。 然后是云端部署,引用3提到使用API接口调用如GPT-3.5,这可能适合不需要本地处理的情况,优点是灵活但依赖网络和数据隐私需要注意。混合部署也是一个点,可以结合本地和云端的优势,但需要架构设计。 实际应用场景方面,引用2提到自然语言处理、复杂预测,引用4涉及业务和技术架构。需要列举具体的例子,如智能客服、金融预测、医疗辅助等。每个场景需要简要说明大模型的作用,比如NLP中的文本生成,金融中的风险评估。 还要注意生成相关问题,用户示例中有三个相关问题,我需要根据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比如部署成本、安全措施、垂直领域应用等。 检查是否符合格式要求:行内数学公式用$...$,独立公式用$$...$$,但用户的问题可能不涉及数学公式,所以可能不需要。确保引用标注正确,如[^1][^2][^3][^4]在适当的位置。 最后,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明确,语言通顺,符合中文习惯。可能还需要补充一些实际案例或建议,比如在部署时如何选择模型,或者如何评估不同部署方式的成本效益。 现在整理这些思路,形成结构化的回答,确保每个部分都有对应的引用支持,并且问题部分能够引导用户深入思考。</think>### 大模型部署方案及实际应用场景 #### 一、大模型部署方案 1. **本地化部署** - **硬件要求**:需配置高显存服务器(如NVIDIA A100/A800),显存建议≥40GB,内存≥256GB[^1]。 - **成本控制**:中小公司可通过采购单台高性能服务器(约10万元)实现本地部署,适合对数据隐私要求高的场景。 - **开源模型选择**:如ChatGLM、LLaMA等,结合垂直领域数据微调后部署[^3]。 - **优缺点**:数据安全性高,但需承担硬件维护和算力成本[^1]。 2. **云端部署(API调用)** - **服务商接口**:直接调用GPT-3.5、Claude等闭源模型的API接口,无需本地硬件投入[^3]。 - **适用场景**:实时性要求高、数据隐私敏感度较低的轻量级任务(如客服问答)。 - **风险**:依赖网络稳定性,需防范数据泄露风险。 3. **混合部署** - **本地+云端协同**:核心数据在本地处理,通用任务通过云端API补充,平衡成本与性能[^3]。 - **案例**:医疗场景中,本地部署模型处理患者隐私数据,云端模型辅助生成诊断建议。 --- #### 二、实际应用场景 1. **自然语言处理(NLP)** - **智能客服**:通过微调大模型实现多轮对话、意图识别,响应准确率超过传统规则引擎。 - **内容生成**:自动生成营销文案、新闻摘要,例如基于GPT-3.5的广告创意生成。 2. **复杂预测与决策** - **金融风控**:利用大模型分析用户行为数据,预测违约概率,准确率提升20%-30%。 - **供应链优化**:实时预测物流延迟、库存需求,支持动态调整策略。 3. **垂直领域专业化应用** - **医疗辅助诊断**:本地部署模型解析医学影像和电子病历,提供辅助诊断建议。 - **法律文书审查**:通过Prompt工程让大模型识别合同漏洞,效率较人工提升5倍。 --- #### 三、关键技术挑战 1. **微调与提示工程** - 使用领域数据微调模型(如LoRA技术),或通过设计Prompt(如思维链)引导模型输出专业结果。 - 示例代码(知识注入): ```python response = openai.ChatCompletion.create( model="gpt-3.5-turbo", messages=[{"role": "system", "content": "你是一名医生,需遵循《临床诊疗指南》..."}, {"role": "user", "content": "患者胸痛持续3小时,如何处理?"}] ) ``` 2. **性能优化** - 量化压缩:将FP32模型转为INT8,减少显存占用。 - 模型蒸馏:用大模型训练轻量级小模型,降低推理成本。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