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务的定义:事务是指多个操作单元组成的合集,多个单元操作是整体不可分割的,要么都操作不成功,要么都成功。其必须遵循四个原则(ACID)。
- 原子性(Atomicity):即事务是不可分割的最小工作单元,事务内的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
- 一致性(Consistency):在事务执行前数据库的数据处于正确的状态,而事务执行完成后数据库的数据还是应该处于正确的状态,即数据完整性约束没有被破坏;如银行转帐,A转帐给B,必须保证A的钱一定转给B,一定不会出现A的钱转了但B没收到,否则数据库的数据就处于不一致(不正确)的状态。
- 隔离性(Isolation):并发事务执行之间互不影响,在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对其他事务是不产生影响,这需要事务隔离级别来指定隔离性;
- 持久性(Durability):事务一旦执行成功,它对数据库的数据的改变必须是永久的,不会因比如遇到系统故障或断电造成数据不一致或丢失。
2.事务的类型
- 数据库分为本地事务跟全局事务
- 本地事务:普通事务,独立一个数据库,能保证在该数据库上操作的ACID。
- 分布式事务:涉及两个或多个数据库源的事务,即跨越多台同类或异类数据库的事务(由每台数据库的本地事务组成的),分布式事务旨在保证这些本地事务的所有操作的ACID,使事务可以跨越多台数据库;
- Java事务类型分为JDBC事务跟JTA事务
- JDBC事务:即为上面说的数据库事务中的本地事务,通过connection对象控制管理。
- JTA事务:JTA指Java事务API(Java Transaction API),是Java EE数据库事务规范, JTA只提供了事务管理接口,由应用程序服务器厂商(如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提供实现,JTA事务比JDBC更强大,支持分布式事务。
- 按是否通过编程分为声明式事务和编程式事务,参考http://blog.youkuaiyun.com/liaohaojian/article/details/70139151
- 声明式事务:通过XML配置或者注解实现。
- 编程式事务:通过编程代码在业务逻辑时需要时自行实现,粒度更小。
3.Spring事务隔离级别:spring有五大隔离级别,其在TransactionDefinition接口中定义。看源码可知,其默isolation_default(底层数据库默认级别),其他四个隔离级别跟数据库隔离级别一致。
- ISOLATION_DEFAULT:用底层数据库的默认隔离级别,数据库管理员设置什么就是什么
- ISOLATION_READ_UNCOMMITTED(未提交读):最低隔离级别、事务未提交前,就可被其他事务读取(会出现幻读、脏读、不可重复读)
- ISOLATION_READ_COMMITTED(提交读):一个事务提交后才能被其他事务读取到(该隔离级别禁止其他事务读取到未提交事务的数据、所以还是会造成幻读、不可重复读)、sql server默认级别
- ISOLATION_REPEATABLE_READ(可重复读):可重复读,保证多次读取同一个数据时,其值都和事务开始时候的内容是一致,禁止读取到别的事务未提交的数据(该隔离基本可防止脏读,不可重复读(重点在修改),但会出现幻读(重点在增加与删除))(MySql默认级别,更改可通过set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 级别)
- ISOLATION_SERIALIZABLE(序列化):代价最高最可靠的隔离级别(该隔离级别能防止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
- 丢失更新:两个事务同时更新一行数据,最后一个事务的更新会覆盖掉第一个事务的更新,从而导致第一个事务更新的数据丢失,这是由于没有加锁造成的;
- 幻读:同样的事务操作过程中,不同时间段多次(不同事务)读取同一数据,读取到的内容不一致(一般是行数变多或变少)。
- 脏读:一个事务读取到另外一个未提及事务的内容,即为脏读。
- 不可重复读:同一事务中,多次读取内容不一致(一般行数不变,而内容变了)。
幻读与不可重复读的区别:幻读的重点在于插入与删除,即第二次查询会发现比第一次查询数据变少或者变多了,以至于给人一种幻象一样,而不可重复读重点在于修改,即第二次查询会发现查询结果比第一次查询结果不一致,即第一次结果已经不可重现了。
数据库隔离级别越高,执行代价越高,并发执行能力越差,因此在实际项目开发使用时要综合考虑,为了考虑并发性能一般使用提交读隔离级别,它能避免丢失更新和脏读,尽管不可重复读和幻读不能避免,但可以在可能出现的场合使用悲观锁或乐观锁来解决这些问题。
悲观锁与乐观锁可参考:http://blog.youkuaiyun.com/liaohaojian/article/details/6241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