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方法 理论)
【随风飘流】
自由,随性,追逐
展开
-
《吴军*逻辑思维训练50讲》——读后感
吴军老师逻辑思维训练50讲的读后感原创 2024-08-17 21:40:47 · 2956 阅读 · 0 评论 -
技术人员的坚持
对于不合理的方案,技术人员是否需要坚持原创 2023-03-20 20:24:01 · 138 阅读 · 0 评论 -
《薄世宁*医学通识50讲》读后感
医学通识读后感原创 2023-02-14 19:57:41 · 671 阅读 · 0 评论 -
《吴军数学通识讲义》读后感
吴军 数学通识讲义 读后感原创 2023-01-30 21:09:32 · 1422 阅读 · 0 评论 -
DDD--初步认知
最近在学习和实践DDD,梳理了下自己的理解思维导图链接:https://www.processon.com/mindmap/5eaaaf321e085346f72d13b6原创 2020-04-30 20:19:46 · 591 阅读 · 0 评论 -
学习之道--知识笔记
最近在做知识迁移,把以前记录在mindmeister上的思维导图迁移到zhimap上。刚迁移过来的学习之道的笔记,分享下网址:https://zhimap.com/mmap/15f068fab8af42ea88a759d28c53a539网页看更方便zhimap感觉是个很不错的在线思维导图软件,社区里面有很多很赞的资源https://zhimap.com/gallery...原创 2019-08-15 18:43:26 · 293 阅读 · 0 评论 -
数学之美-读后感
前言16年下半年接触到这本书的第二版,到现在看了两遍,感觉触动挺大,记录下自己的感受正文最大的感受:amazing,看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而不仅仅只是学习时候的一门学科。很多复杂的应用,原理上是简单的。明白了原理,方才有机会登顶领略真正的风景。现在不讨厌数学,愿意了解、接触数学,在工作中碰到的事情也尝试思考用数学的idea解决问题。 以前读书的时候,看到矩阵、微积分等就头大...原创 2018-06-09 21:06:31 · 1996 阅读 · 0 评论 -
如何高效读书
文章目录前言甄别自我思考了解背景全书概览再次思考执行知识摄入知识存储、转换融会贯通 (或触类旁通)前言以前读过芭芭拉的《学习之道》,近期在阅读《如何高效记忆》一书。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来高效的阅读书籍?结合自己读书的体验,总结了下自己的想法。甄别自我思考对这本书你有什么期许,想得到什么,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了解背景了解下作者本身,以及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通过这本书想达到什么目的。...原创 2019-07-10 20:41:29 · 438 阅读 · 0 评论 -
利用异或进行数字交换 -- 无需中间变量 (位操作的应用实例)
利用亦或进行位操作,不借助中间变量的情况下,实现两个数字的交换。异或:相同为假,不同为真。故任何一个数字和自身亦或均为0,和0亦或不变。即X ^ X = 0, X ^ 0 = X。对两个数字进行交换int x = N, y = M;x = x ^ y;y = x ^ y;x = x ^ y;推理,将上一步的值代入下一步即可第一步:x = x ^ y;第二步:y = x ^ y...原创 2019-06-07 22:14:45 · 584 阅读 · 0 评论 -
一个函数只做一件事
写在前面的话最近做code review,有的代码是一些单独的职能,建议开发童鞋抽取为一个单独的方法。 开发童鞋认为一些小的功能点,如果也抽取单独的方法,代码层级会太深。 这两年自己写代码或者做代码重构,有时候也会有困惑,什么内容适合抽取一个方法,什么内容适合在一个方法内。 最近在重读clean code这本书,上周末看到一些内容,感觉找到了答案。一个函数只做一件事clean code中文版3.原创 2017-08-28 23:34:52 · 2815 阅读 · 0 评论 -
java hashCode与数据防重
java hashCode与数据防重最近需要和第三方做数据对接,需要做幂等,重传数据直接取上一次的处理结果,不重复处理。原本打算将接收到的数据求hash, 通过hash来判断数据是否处理。原本不打算通过摘要算法来处理,因为自己验证了下对象(String, Integer, Long)生成hash,性能很好。测试数据: 普通PC机,100k的字符串,5w次hashcode运算,平均耗时0....原创 2018-05-22 19:58:24 · 1353 阅读 · 0 评论 -
缓存设计
前言考虑点成本和收益原则缓存颗粒度更新策略问题与优化缓存穿透问题描述方案缓存雪崩问题描述方案缓存击穿问题描述方案参考资料前言先要明白为什么要使用缓存,这个和缓存的目的/收益有关,缓存可以减少服务端压力、提高响应处理量、缩短响应时间等。如果本身的方案在未来3-5年内足以支撑业务需求,是否需要缓存可以再进行斟酌。现在技术更新很...原创 2020-03-16 09:05:50 · 3046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