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库系统原理
LetsStudy
The growth of age will not be a hindrance to study.
展开
-
1.2数据描述
一、概念设计中的数据描述1、实体(Entity).2、实体集(Entity Set)。3、属性(Attribute)。4、实体标识符(Identifier)。二、逻辑设计中的数据描述1、字段(Field)。2、记录(Record)。3、文件(file)。4、关键码(Key)。三、物理存储介质层次1、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2、主存储器(Ma原创 2018-01-11 10:39:01 · 194 阅读 · 0 评论 -
1.1数据管理技术发展
一、人工管理阶段的特点1、数据不保存在计算机内,计算机主要用于计算,一般不需要长期保存数据。2、没有专业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每个应用程序都要包括存储结构、存取方法等内容,程序中的存取子程序随着存储结构的改变而改变,数据与程序不具有独立性,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没有区别。3、只有程序(program)的概念,没有文件(file)的概念,数据的组织方式必须由程序员自行设计。4、数据原创 2018-01-08 15:28:42 · 793 阅读 · 0 评论 -
2.1数据库系统的生命周期
1、软件工程中把软件开发和运营的全过程称为“软件生存期”,软件生存期是指从软件的规划、研制、实现、投入运行后的维护,直到它被新的软件所取代而停止使用的整个期间。2、数据库应用系统具有信息的采集、组织、加工、抽取、综合和传播等功能,被称为“数据库工程”。3、数据库系统从开始规划、设计、实现、维护到最后被新的系统取代而停止使用的整个期间,称为数据库系统生存期。划分为七个阶段:规划、需求分析、概原创 2018-01-24 15:32:11 · 6946 阅读 · 3 评论 -
1.3数据抽象级别
一、数据抽象的级别1、概念数据模型2、逻辑数据模型3、外部数据模型4、内部数据模型表达用户需求观点的数据全局逻辑结构的模型,称之为概念模型;表达计算机实现观点的DB全局逻辑结构的模型,称之为逻辑模型;表达用户使用观点的DB局部逻辑结构的模型,称之为外部数据模型;表达DB物理结构的模型,称之为内部模型;二、数据库设计的过程数据库抽象的过程也就是数据库设计的过程1、根据用户需求设计概念模型,这是一个“...原创 2018-01-18 13:55:10 · 2983 阅读 · 0 评论 -
1.4DBMS
一、DBMS的工作模式1、接受应用程序的数据请求和处理请求。2、将用户的数据请求(高级指令)转换成复杂的机器代码(低层指令)。3、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4、从对数据库的操作中接受查询结果。5、对查询结果进行处理。6、将处理结果返回给用户二、DBMS的主要功能1、数据库的定义功能。2、数据库的操纵功能。3、数据库保护功能。4、数据库维护功能。5、数据字典原创 2018-02-26 11:54:27 · 225 阅读 · 0 评论 -
2.2ER模型
一、ER模型的基本元素:实体、联系、属性。二、属性的分类1、按属性类别分简单属性:不可分割的属性。复合属性:可以再分解为其他属性的属性。2、按取值特点分单值属性:同一实体的属性只能取一个值,如“年龄”。多值属性:同一实体的某些属性可能取多个值,如学历有“本科”、“硕士”等。3、存储属性和派生属性派生属性:可以通过其他属性推导出来的属性,它的值不必存储在数据库原创 2018-03-01 11:07:06 · 4352 阅读 · 0 评论 -
2.3关系模型
一、在关系模型中,字段称为属性,字段值为属性值,记录类型称为关系模式,记录称为元组,元组的集合称为关系或实例,关系中属性的个数称为“元数”,元组的个数称为“基数”。二、关键码由一个或多个属性组成1、超键:在关系中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集称为关系模式的超键。2、候选键:不含有多余属性的超键称为候选键。3、主键:用户选作元组标识的候选键称为主键。4、外键:如果模式R中属性K是其他模式原创 2018-03-05 18:20:15 · 1494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