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项目中,对外系统接口时长使用,工作流->接口表->表扫描器->指令处理器 的模式来实现。其中扫描器的设计多为采用定时器设置时间间隔利用单线程来获取数据,这样做存在两个问题:
1、间隔长短不宜把握,很难实现实时性。
2、频繁的扫描接口表,给系统带来不小开销。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转主动式扫描为事件触发式扫描 工作流->接口表->Trigger->发送信号->端口扫描器->表扫描器->指令处理器。其中又会有多种选择:
1、直接触发外部程序,使其运行处理。
2、发送信号给外部程序的端口扫描器,告诉他可以开始工作了。
这两种方法,我更倾向选择2,原因是1在跨平台实现上或许存在障碍,并且缺乏缓冲设计,不利于容灾容错的处理。2就不同了,扫描器部分可以很容易的控制事务问题,而且对于集群式部分的服务也有更好的支持。比较灵活的选择work or not。
解决完扫描器系统耗用问题,剩下的就是多线程获取数据问题。这个也存在两种选择:
1、使用多线程直接获取数据(详见http://blog.youkuaiyun.com/leo_fanaq/archive/2008/01/23/2061022.aspx)提供了一种实现的方式。
2、使用一个线程获取数据放入队列,再通过线程池从队列中取数据处理(详见Oracle AQ,如http://www.oratechinfo.co.uk/aq.html)
具体选择,因为没有做过详尽测试,不敢妄下断言,还请各位看官自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