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2 利用常见的网络命令获取网络信息
实验目的
掌握常见网络命令使用方法。
学习使用网络命令嗅探网络信息。
学习使用网络命令判断和处理网络问题。
实验准备及注意事项
1.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若干,已连入局域网。
2.部分实验可能需要将系统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关闭,远程连接和文件共享开启。
实验背景
随着基于图形用户界面应用程序的普及,普通用户已逐渐淡忘了DOS时代只能依靠输入命令同计算机交互的方式。但是命令行依然有它独特的价值,而Windows命令行中也提供了一些实用工具,尤其适用于判断和处理系统网络问题以及嗅探网络中的信息。
准备工作:启动命令行环境
按win+R键,打开运行,输入cmd,点击确定,进入命令行环境(win10可直接搜索“cmd”)。
实验任务1 利用ipconfig命令获取本地网络信息
ipconfig命令是调试计算机网络的常用命令,通常大家使用它显示计算机中网络适配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及默认网关。
ipconfig/all命令显示所有网络适配器(网卡、拨号连接等)的完整TCP/IP配置信息。与ipconfig相比,它的信息更全更多,如IP是否动态分配、显示网卡的物理地址等。
ipconfig/release 释放当前IP(适用于由DHCP自动获取IP的情况)
ipconfig/renew 重新获取IP(适用于由DHCP自动获取IP的情况)
ipconfig/displaydns 显示当前主机DNS缓存中的内容
ipconfig/flushdns 清空DNS缓存
实验任务2 利用ping命令获取远程网络信息
ping命令使用率极高,它是用来检查网络是否畅通或者网络连接速度的命令。它所利用的原理是这样的:网络上的机器都有唯一确定的IP地址,我们给目标IP地址(或域名,域名会经DNS服务器解析为IP地址)发送一个数据包,对方就要返回一个同样大小的数据包,根据返回的数据包我们可以确定目标主机的存在,可以初步判断目标主机的操作系统等。
简单的说,ping就是一个测试程序,如果ping运行正确,大体上就可以排除网络访问层、网卡、Modem的输入输出线路、电缆和路由器等存在的故障,从而缩小问题的范围。
ping能够以毫秒为单位显示发送请求到返回应答之间的时间量。如果应答时间短,表示数据报不必通过太多的路由器或网络,连接速度比较快。ping还能显示TTL(Time To Live,生存时间)值,通过TTL值可以推算数据包通过了多少个路由器。
此外,通过返回的TTL值还可以获悉对方主机的操作系统类型。
- WINDOWS NT TTL初始值:128
- WINDOWS 95/98 TTL初始值:32
- UNIX TTL初始值:255
- LINUX TTL初始值:64或255
- 利用ping命令向www.baidu.com发送1000字节的数据包,结果截图
- 利用ping命令向www.baidu.com发送10000字节的数据包2个
ping (ip地址) -t表示不间断向目标IP发送数据包,直到我们强迫其停止(可按下Ctrl+C进行终止)。
ping -l定义发送数据包的大小,默认为32字节,我们利用它可以最大定义到65500字节。
注意:随着防火墙功能在网络中的广泛使用,当你使用过大的包ping其他主机时,有可能因数据包被拦截或丢弃而显示超时或主机不可达。
ping -n 定义向目标IP发送数据包的次数,默认为4次。如果网络速度比较慢,定义1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