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量合集
有哪些合适的软件研发效能度量指标呢?
上面基本回答了研发效能为什么会成为热词,那什么才是软件研发效能中合适的指标呢? 要度量哪些指标和数据呢?根据不同的场景和目标人群需要给出相应的度量指标。正如《关键对话》中建议的,需要根据信息接收者的兴趣点来构建沟通策略和沟通内容。从研发效能DevOps角度 《Accelerate》 这本书给出了4个指标和评价标准。研发效能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如何根据不同的关注点,给出不同的指标呢? Roy Osherove 的 “Lies, Damned Lies, and Metrics”也给出了很好的归类。根据我们在项目中的实际使用和经验总结,这里把当前常用的度量指标归类如下:
- 规划进度:评估进度,获取背景信息和上下文,知道任务何时完成,预测问题(未来),对问题复盘与回顾(过去)。
- 燃尽图 (每个迭代/每个发布) (Burn down chart sprint/release)
- 速率图 (Velocity chart)
- 标准差 (Standard deviation)
- 吞吐量(Throughput)
- 累积流程图 (Cumulative flow diagram)
- 控制图 (Control chart)
- 看板 在制品限制图 (Kanban WIP board)
- 快速反馈:持续集成,持续部署。
- 构建与部署速度 (Build & Deploy speed)
- 测试速度 (Test speed)
- 代码签审时长 (PR approval Time)
- 单元测试通过速率 (Unit tests pa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