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GTD

GTD 是 Getting Things Done 的缩写,是一种任务管理的方法。这个概念由 David Allen 提出,并随着他的书《Getting Things Done》(中文版名为《搞定》)而广为流传。

我们都羡慕那些有着良好时间管理的效率达人,我们也都曾经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时间管理方法或 todo 工具,或许你已经在使用一些感觉还不错的方法或工具了。那么,GTD 与其它方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一、GTD 方法

GTD 方法分为五个步骤:搜集、处理、组织、回顾、行动。

搜集

GTD 的理念认为,我们的大脑并不擅长于记住太多的待办事项,我们每次往大脑里加入一件待办事项时,大脑的负荷就会增加一些,效率也会降低一些。因此,我们首先需要一个机制,将所有的未尽事宜从大脑中清空出去。

把这些未尽事宜清空的过程叫搜集。你需要将所有你想到的要处理或者可能要处理的事情全部搜集起来,放入一个妥善的收集箱之中。这些事情可能是工作上某个悬而未决的事项如新产品的发布计划,也可能是生活上某个拖了好久没处理的事情如换厨房的灯泡,甚至可以是某件暂时不太可能发生的事如设计自己梦想中的房子。搜集阶段的要点是不去考虑这个事情的重要程度与可行性,只做搜集,其它的都留到后面的步骤处理。

如果你第一次开始 GTD 的搜集工作,这个过程可能会花费较长的时间,比如半天甚至一两天。

收集箱可以是桌子上的一个真实的箱子,也可以是某种电脑或手机软件。收集箱的数目要少,可能的话一个就够了,并且要你随时可以很方便地访问,这样你才能确信,那些你所念念不忘的未尽事宜都在这里可以找到,只有你从心底确信这一点,你才能真正将一个事项从脑子里赶出去。

处理

搜集完成之后是处理,处理收集箱需要遵循一个严格的工作流程:

* 从最上面开始
  * 一次处理一项
  * 不把任何东西放回收集箱
  * 如果一项需要采取行动,则确定它的具体的下一步行动,然后
    * 马上处理(如果处理时间少于两分钟),或者
    * 委托别人完成,或者
    * 把它延期
  * 否则
    * 把它存档,以便将来查询,或者
    * 把它扔掉,或者
    * 把它放入“将来也许会”清单

每一个待处理事项都必须要有一个具体的可以执行的下一步行动。比如,如果收集箱中的某项内容是“整合 A 项目和 B 项目”,这就只是一个较为宽泛的目标,而不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操作。此时应该将其分解,直到找到可以执行的下一步行动,比如这个目标的下一步行动可能是“召集 A 和 B 的相关人员讨论一下整合细节”,更具体的行动可能是“发起一个会议邀请给相关人员”,这时,发起会议邀请就是可以执行的下一步行动。

这儿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两分钟原则,如果收集箱中某项需要处理的事件只需要两分钟就能处理完,则应该马上将它搞定,否则就将它委托或延期。

组织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上一步中剩下的(未被丢弃和马上处理的)事项合理地组织起来。GTD 建议可以用下一步行动、项目、等待、将来也许会几个清单来管理需要采取行动的事项。

每个等处理事项都应该有一个具体的下一步行动,这些行动都可归入下一步行动清单。如果一个事项需要多个步骤才能完成,则应当将它列入项目清单。每个项目都应当至少有一个具体的下一步行动。

那些需要在指定时间或日期执行的下一步行动可以放入日程表中。

注意 GTD 中不赞成滥用日程表,日程表中应当只放置必须在指定时间或日期执行的行动,比如某个时间已定的会议,而不应该放置那些打算在那天做的事。在 GTD 中,日程表是一个神圣的地方,一个行动放入日程表,即表示该行动一定会在指定时间或日期得到执行或处理,而其它事项,则应当放入普通的下一步行动清单。

对大多数人来说,每天的工作总会有若干不确定性,比如原本计划接下来两个小时处理某项工作,但上司突然临时指派了一件紧急任务,或者突然有一个突发事件要处理。因此,那种每天早上规则好当天每一分钟的工作,然后完美地执行的愿望是极难实现的,所以我们不应该过度使用日程表来安排工作计划,日程表应该是属于天然有时间或日期属性的事务的领地,其它工作,应该放入更灵活的下一步行动清单中。

除了项目和下一步行动清单,我们还需要一个等待清单,用于管理那些委托他人处理的事项。你应当定期检查其中的任务是否已经可以采取行动或需要发出一个提醒。

回顾

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经过几天特别忙碌的工作之后,便对周围的工作失去了控制。回顾的作用则在于让你能够在更高的角度俯看全局,对所有的事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保证你的系统中所有事项都已更新到符合最新的情况,从而可以让你决定什么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为了保持系统的完善,GTD 要求至少每周回顾一次所有悬而未决的事项清单:项目、下一步行动、等待、将来也许会。

行动

前面所有的步骤,都是为了帮助你对各类事务采取具体的行动。

在某个时间,应该处理哪个下一步行动呢?GTD 的回答是“靠你的直觉”。同时,GTD 也提供了一些建议,如根据当前的情境(在办公室还是在外面,在电话机前还是在电脑前)、有多少时间、有多少精力以及事务的重要性来决定,或者根据这个任务是属于预先安排好的任务、突发任务还是本身是安排任务的任务来决定,再或者,还可以从不同的层次来审视工作,根据它的重要程度到底有多高来决定。

 

以上就是 GTD 的基本内容。另外,GTD 并不建议将工作和生活分开处理,毕竟我们大部分人的工作与生活无论从时间上还是内容上都并不能完全分开,因此,应当将你需要处理的所有事务都纳入这一个系统中加以统一的管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工作与生活就会混杂在一起,事实上有很多技巧,例如使用“情境”,来在不同的场合过滤出相关的任务。

 

二、图示

GTD 方法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基于QT的调色板】是一个使用Qt框架开发的色彩选择工具,类似于Windows操作系统中常见的颜色选取器。Qt是一个跨平台的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广泛应用于桌面、移动和嵌入式设备,支持C++和QML语言。这个调色板功能提供了横竖两种渐变模式,用户可以方便地选取所需的颜色值。 在Qt中,调色板(QPalette)是一个关键的类,用于管理应用程序的视觉样式。QPalette包含了一系列的颜色角色,如背景色、前景色、文本色、高亮色等,这些颜色可以根据用户的系统设置或应用程序的需求进行定制。通过自定义QPalette,开发者可以创建具有独特视觉风格的应用程序。 该调色板功能可能使用了QColorDialog,这是一个标准的Qt对话框,允许用户选择颜色。QColorDialog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式来获取用户的颜色选择,通常包括一个调色板界面,用户可以通过滑动或点击来选择RGB、HSV或其他色彩模型中的颜色。 横渐变取色可能通过QGradient实现,QGradient允许开发者创建线性或径向的色彩渐变。线性渐变(QLinearGradient)沿直线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过渡颜色,而径向渐变(QRadialGradient)则以圆心为中心向外扩散颜色。在调色板中,用户可能可以通过滑动条或鼠标拖动来改变渐变的位置,从而选取不同位置的颜色。 竖渐变取色则可能是通过调整QGradient的方向来实现的,将原本水平的渐变方向改为垂直。这种设计可以提供另一种方式来探索颜色空间,使得选取颜色更为直观和便捷。 在【colorpanelhsb】这个文件名中,我们可以推测这是与HSB(色相、饱和度、亮度)色彩模型相关的代码或资源。HSB模型是另一种常见且直观的颜色表示方式,与RGB或CMYK模型不同,它以人的感知为基础,更容易理解。在这个调色板中,用户可能可以通过调整H、S、B三个参数来选取所需的颜色。 基于QT的调色板是一个利用Qt框架和其提供的色彩管理工具,如QPalette、QColorDialog、QGradient等,构建的交互式颜色选择组件。它不仅提供了横竖渐变的色彩选取方式,还可能支持HSB色彩模型,使得用户在开发图形用户界面时能更加灵活和精准地控制色彩。
标题基于Spring Boot的二手物品交易网站系统研究AI更换标题第1章引言阐述基于Spring Boot开发二手物品交易网站的研究背景、意义、现状及本文方法与创新点。1.1研究背景与意义介绍二手物品交易的市场需求和Spring Boot技术的适用性。1.2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当前二手物品交易网站的发展现状和趋势。1.3论文方法与创新点说明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在系统设计中的创新之处。第2章相关理论与技术介绍开发二手物品交易网站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和关键技术。2.1Spring Boot框架解释Spring Boot的核心概念和主要特性。2.2数据库技术讨论适用的数据库技术及其在系统中的角色。2.3前端技术阐述与后端配合的前端技术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第3章系统需求分析详细分析二手物品交易网站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3.1功能需求列举系统应实现的主要功能模块。3.2性能需求明确系统应满足的性能指标和安全性要求。第4章系统设计与实现具体描述基于Spring Boot的二手物品交易网站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4.1系统架构设计给出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和各模块间的交互方式。4.2数据库设计详细阐述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和数据操作流程。4.3界面设计与实现介绍系统的界面设计和用户交互的实现细节。第5章系统测试与优化说明对系统进行测试的方法和性能优化的措施。5.1测试方法与步骤测试环境的搭建、测试数据的准备及测试流程。5.2测试结果分析对测试结果进行详细分析,验证系统是否满足需求。5.3性能优化措施提出针对系统性能瓶颈的优化建议和实施方案。第6章结论与展望总结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改进空间。6.1研究结论概括本文基于Spring Boot开发二手物品交易网站的主要发现和成果。6.2展望与改进讨论未来可能的系统改进方向和新的功能拓展。
1. 用户与权限管理模块 角色管理: 学生:查看个人住宿信息、提交报修申请、查看卫生检查结果、请假外出登记 宿管人员:分配宿舍床位、处理报修申请、记录卫生检查结果、登记晚归情况 管理员:维护楼栋与房间信息、管理用户账号、统计住宿数据、发布宿舍通知 用户操作: 登录认证:对接学校统一身份认证(模拟实现,用学号 / 工号作为账号),支持密码重置 信息管理:学生完善个人信息(院系、专业、联系电话),管理员维护所有用户信息 权限控制:不同角色仅可见对应功能(如学生无法修改床位分配信息) 2. 宿舍信息管理模块 楼栋与房间管理: 楼栋信息:名称(如 "1 号宿舍楼")、层数、性别限制(男 / 女 / 混合)、管理员(宿管) 房间信息:房间号(如 "101")、户型(4 人间 / 6 人间)、床位数量、已住人数、可用状态 设施信息:记录房间内设施(如空调、热水器、桌椅)的配置与完好状态 床位管理: 床位编号:为每个床位设置唯一编号(如 "101-1" 表示 101 房间 1 号床) 状态标记:标记床位为 "空闲 / 已分配 / 维修中",支持批量查询空闲床位 历史记录:保存床位的分配变更记录(如从学生 A 调换到学生 B 的时间与原因) 3. 住宿分配与调整模块 住宿分配: 新生分配:管理员导入新生名单后,宿管可按专业集中、性别匹配等规则批量分配床位 手动分配:针对转专业、复学学生,宿管手动指定空闲床位并记录分配时间 分配结果公示:学生登录后可查看自己的宿舍信息(楼栋、房间号、床位号、室友列表) 调整管理: 调宿申请:学生提交调宿原因(如室友矛盾、身体原因),选择意向宿舍(需有空位) 审批流程:宿管审核申请,通过后执行床位调换,更新双方住宿信息 换宿记录:保存调宿历史(申请人、原床位、新床位、审批人、时间) 4. 报修与安全管理模块 报修管理: 报修提交:学生选择宿舍、设施类型(如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