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磁盘设备分区–实践篇
一、设备查看及使用
1、设备状态
1)发现系统中的设备
fdisk -l
cat /proc/partitions
2)系统发现的,但是没有投入使用,随时可以使用的设备
blkid
3)发现正在使用的设备
df #默认大小的单位是k
df -h #使用最合适的单位,此时1G=2^n
df -H #此时1G=10^n
2、设备名称的读取
/dev/xd* #设备名称,d代表硬盘
1. x=s时, /dev/sd* #sata硬盘,或者iscsi网络存储
2. x=v时, /dev/vd* #虚拟硬盘,一般出现在虚拟机里面
3. x=h时, /dev/hd* #ide硬盘,一般出现在老式电脑中
*=a~... #eg:/dev/vda,为系统的第一块虚拟硬盘
/dev/sda1 #系统中第一个sata硬盘的第一个分区
/dev/vdrom /dev/sr[0-..] #系统中的光驱
/dev/mapper/* #系统中的虚拟设备
3、设备的使用
设备必须通过目录来对设备中的内容进行读取,所以设备在使用时需要进行挂载,挂载的具体方式及易出现的问题会在划分分区部分中详细写出。
二、磁盘分区管理
(一)主分区
1. 分区常用参数
fdisk /dev/vdb #给/dev/vdb分区
-m #显示帮助
-d #删除分区
-n #添加分区
-p #现实分区表信息
-q #推出分区操作
-t #修改分区id
-w #将当前操作写入硬盘分区表,保存。
2.划分分区
1)划分分区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vdb
Command (m for help): n #n代表新建一个分区
Partition type:
p primary (0 primary, 0 extended, 4 free) #p代表主分区
e extended #e代表扩展分区
Select (default p): p
Partition number (1-4, default 1): 1
First sector (2048-20971519, default 2048): #开始
Using default value 2048
Last sector, +sectors or +size{K,M,G} (2048-20971519, default 20971519): +100M #最终
Partition 1 of type Linux and of size 100 MiB is set
Command (m for help): p
Disk /dev/vdb: 10.7 GB, 10737418240 bytes, 20971520 sectors
Units = sectors of 1 * 512 = 512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label type: dos
Disk identifier: 0x000018b5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vdb1 2048 206847 102400 83 Linux
Command (m for help): wq #保存退出,此时创建分区成功
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
2)格式化文件系统
此时虽然分区已经被划分好,但是从blkid命令可以看出刚才划分的分区并不可用。所以此时需要格式化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用于明确磁盘或分区上的文件的方法和数据结构,即在磁盘上组织文件的方法。文件系统由三部分组成:与文件管理有关的软件、被管理文件以及实施文件管理所需要的数据结构。
常用的文件系统类型有如下几种:
- ext2:早期的linux中常用的文件系统
- ext3:ext2的升级版,带日志功能
- RAMFS:内存文件系统,速度很快
- NFS:网络文件系统,由SUN发明,主要用于远程文件共享
- VFAT:WINDOWS 95/98使用
- FAT:WINDOWS XP使用
[root@localhost ~]# cat /proc/partitions #查看系统可以找到的分区
major minor #blocks name
253 0 1048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