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哪些人:
中学生 + 大学生 + 非专业但是想了解计算机的人
写了些什么:
38个生动的生活场景,将复杂的计算机科学概念变得通俗易懂。
下面是整本书涉及到的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
-
大学课程中的算法:递归、二进制、循环、二叉树、队列和栈
-
一些复杂数据概念:运筹学里面的博弈论、最优路径、拓扑学、近似解法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搜索算法、推荐算法、ChatGPT、人脸识别、NLP
-
大数据和隐私安全:区块链、哈希算法、密码学、RSA算法
-
计算机的硬件软件:恢复被删除的文件、内存优化、网络宽带、IOT物联网
-
大数据存储和计算:分布式计算、服务器资源、调度策略优化
为什么推荐:
计算机科学,这门看似遥不可及的学科,其实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智能手机到搜索引擎,从推荐系统到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无处不在。
将生活中的点滴与计算机科学联系起来,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计算机科学可以不是晦涩难懂的,是可以如此有趣的。
生活场景化
-
把博弈论,和生活里面分蛋糕的场景进行联系,怎么分比较合理?
具像化思维
-
算法里面会经常说到过拟合、欠拟合,其实这些都发生在生活周边,可以更好的理解算法语言和数据语言,快速进行理解。
代入到业务
-
我们往往知道一些事情,但是感觉又知道的不全,通过插图,带入到各类业务下的上帝视角,贴近现实世界。
深入后浅出
-
我们往往会觉得算法是复杂的,但实际上这些概念都会发生在我们的周边,稍加关注,处处都是算法、处处都是决策,可以更好的理解互联网和物联网。
和日常贴近
-
手机上的推荐,把实现的底层逻辑按照小朋友的视角去描述,不隐晦,解释了是什么、为什么、还能做什么。
当然,书里面也有不少概念没那么严谨,拿来做科普确实没什么问题,如果要做非常强的论证,还是要多参考下专业书,进行深度的学习。
总体评价:
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本书最大的特色之一是将计算机科学的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场景相结合,通过38个独立的故事来呈现知识点,使得抽象的计算机科学原理变得生动易懂。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复杂的计算机科学概念广泛的内容覆盖:书籍涵盖了计算机科学本科教育中的多个经典课程,从基础的“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到进阶的“数据科学”、“机器学习”、“智能系统”、“信息安全”和“计算机硬件”等,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计算机科学知识体系
精美的插图辅助理解:书中不仅故事丰富有趣,还配有180多幅精美插图,这些插图在科学上讲究严谨性,更偏向于释义而非装饰,有助于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内容
独特的写作视角:作者以“我”(即计算机科学家商老师)的视角,将生活中的点滴与计算机科学联系起来,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后激发思考,逐步接受计算思维模式
强调计算思维的培养:本书不仅注重传递知识,更重视培养读者的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一种将具体问题抽象化,并在抽象层面进行逻辑推理的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对于现代社会尤为重要
系统的学习路径:全书内容按照本科教育的顺序编排,从底层设计讲到顶层应用,使得读者可以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科学,即使是非专业人士也能够逐步建立起对计算机科学的整体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