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TCP/IP 协议介绍
计算机网络发展最初,各家公司都推出自己的网络体系。由于网络体系结构的不同,不同公司的设备很难互相连通。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连,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7年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该问题并随后推出了OSI七层模型协议,然而到了 20世纪90年代初期,虽然整套的0SI国际标准都已经制定出来了,但由于基于TCP/IP的互联网己抢先在全球相当大的范围成功地运行了,而与此同时却几乎找不到有什么厂家生产出符合0SI标准的商用产品。因此人们得出这样的结论:OSI只获得了一些理论研究的成果,但在市场化方面则事与愿违地失败了。现今规模最大的、覆盖全球的、基于TCP/IP的互联网并未使用0SI标准。
- TCP/IP四层模型:
- 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网络接口层):包括操作系统中的设备驱动程序、计算机中对应的网络接口卡
- 网络层(互联网层):处理分组在网络中的活动,提供独立于硬件的逻辑寻址,实现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的转换,比如分组的选路。
- 运输层:主要为两台主机上的应用提供端到端的通信。
- 应用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细节。
2.1.1 OSI和TCP/IP的对应
- 报文封装过程:
更多网络基础内容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