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与台湾同属中国,却难以避免大陆公司与台湾公司的竞争,就目前而言大陆的微电子公司相对非常弱小,虽然这几年进步很大,大陆最好的半导体公司放在台湾也难进前十,大陆微电子公司靠什么与台湾同行抗衡?
有人说大陆公司更靠近市场,更容易做出准确的判断,推出符合市场的产品,老杳之前也持这种观点,不过与多位业界资深人士聊过之后发现,其实这一点上大陆所占优势有限,看看MTK、Mstar对大陆的渗透,熟悉内情的人再也不敢以对市场了解自居,如果说到优势,唯一的可能是中国公司还比较小,一旦公司老板实力超群,对市场的判断可能更准确,不过一旦公司达到一定规模,总不能所有的市场、产品决策都来自老板。
有人说大陆集成电路公司具有成本优势,其实也不尽然,一样的foundry、一样的封测、甚至一样的IP来源,如何能谈到成本优势,员工工资体现在成本上固然无法与台湾公司相比,不过半导体行业薪金成本所占比例并不足以建立大陆公司的成本优势。
人才也不是大陆集成电路公司的竞争优势,在台湾几所最知名大学的相关专业毕业生中,最好的学生基本上被几家最好的IC公司垄断,而大陆几所最知名的大学毕业生又有几个人到大陆微电子公司就职?不是出国留学就是转行其他行业,大陆优秀毕业生的选择相对台湾要多得多。那些学有所成的海归所想的更多不是专业而是创业,因此目前国内的IC开发水平很难与台湾公司相比,更没有办法与欧美公司相比,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大陆微电子公司即使资金紧张,依然要在美国开发分公司的原因所在。
许多起步阶段的本土微电子公司之所以能够生存,部分在于可以提供性能价格比更高的产品,部分源于通过降低利润占据市场,也有部分通过国家标准实现公司的起步,但这些都不足以成为抗衡台湾公司的基础。
就IT产业而言,虽然台湾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领先,但在软件领域却无法与大陆公司抗衡,软件应当是目前阶段大陆微电子公司唯一可以抗衡的利器,虽然许多台湾公司包括联发科等都在大陆设立分公司拓展软件,因为文化及管理上的差异,台湾公司依然很难与大陆公司抗衡。
大陆软件人才并不缺,缺的是对软件人才的管理及软件开发的管理,正因为如此大陆比较优秀的微电子公司如瑞芯微、锐迪科基本上都是技术管理见长的公司,优秀的企业文化、管理文化是发挥大陆软件特长的前提。
虽然相对台湾公司大陆微电子企业依然很小,相信只要我们发挥自己专长,未来一两年内,大陆即使不能出现联发科这样的巨无霸,出现几家营业额在5亿美金左右的优秀公司还是非常有可能的。(作者,老杳)
|
|
|
|
老杳吧:集成电路社区–欲知半导体动态,速上LAOYAOBA
【版权声明】:本文为老杳原创,欢迎转载,但必须注明“信息来源:老杳吧”及其他相关信息(作者姓名等),并保留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