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有点夸张了,工作才3年,怎么就敢说自己硬件8年了,扯淡了些,做开发的怎么能这么浮夸。
其实也有道理,毕竟工作后才是真正的硬件开发时代,之前读研做过的,本科搞的那都算是小打小闹。
后来工作后才知道,正是本科的2年竞赛经历,避免了一些工作入门时的菜鸟范的错误。
也正是读研期间继续硬件设计,利用高校的资源,才能在2013年就接触Zynq的FPGA(当时这款也是划时代的,公司不可能用的起。导师和我说至少我是国内百位数以玩这个的,资料很难找)。才能在研究生期间就各种达芬奇,Sparten FPGA,4片DDR,8层板各种随便你layout,自己随便搞些不正规的程序开发。至少自由,学到了骨子里。
工作了硬件上就是压力了,如果很多东西不去想为什么,就把他当做任务,搞定结束,到头来就是一脸懵。
我属于那种比较好奇为什么的人,所以虽然在大公司工作,而且是硬件岗位(这家公司的硬件待遇和地位不怎么好,但是收入上我算是较高的,因为绩效比较突出的原因),一不注意就变成打杂的,你要帮软件排查错误,帮结构想方案,推进项目,跟踪测试,跟踪试制,跟踪物料,方案评估,测试结果跟进,调试。因为任何错误都可以最终推到硬件的头上。所以基本留个硬件思考和设计的时间只占项目的10%,可能还没这么乐观。
我喜欢周六加班期间看一些数据手册,看一些公司里面硬件大牛的经验案例,有时看到几个模块电路也会直接打电话给公司的一个大牛,问他这个电路为什么这么设计。
工作中,我总要找到导致错误的原因,即使有时候是软件错误,甚至结构犯错,排查都在硬件身上。像一个被冤枉的小子,搜集各种证据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又回到了开头的那句话,真的是8年吗?呵呵,我想说我在工作中就尝到了甜头,分析排查问题的周期我比其他同事会快,而且验证的方法也多。因为我懂linux,懂fpga,懂stm32,会python,会c。这些软件的思维在硬件设计上很有用。,基本上我有时会教软件怎么配合我排查,当然让我写,我没那个能力,毕竟大公司只会让我在原理图上做好螺丝钉。之前积累的经验也告诉我,硬件就会少犯错,于是我基本上开发的单板都是一版成功,除非新的平台,全新的方案。
又扯远了,排查和开发省下来的时间我又可以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