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或过程工程的历史视角与发展趋势
1. 知识传播变革与大学框架异质性
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出现标志着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一场革命,其规模堪比书写和印刷术的诞生。过去,知识主要由教师和大师传承,如今新的参与者不断涌现,知识可以在人们需要的时间和地点获取,这使得新一代人与知识的关系发生了全新的变化,也对教育机构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ICT 深刻改变了师生关系,但网络的超文本化、宽带和搜索引擎让我们习惯了信息的即时性和可用性,导致我们难以等待,找不到所需信息时就会感到愤怒。同时,有人认为现在越来越难以专注于需要分析和理解的主题,ICT 不仅改变了我们的习惯,还让我们采用新的思维方式,永久改变了大脑的工作方式。
大学形成制度框架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社会参与者、他们的意愿和策略,因此大学是一个薄弱、非指令性且异质性很强的“机构”。这种异质性揭示了大学危机的根源,即与精英学校的竞争以及精英培养的失败。学术世界的异质性不断增加,对管理者能力的依赖也日益增强,这使得大学在面对能够为学生提供规范环境的机构时显得十分脆弱。在资源分配不均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民主化面临挑战,因此需要改革大学系统,以实现其民主化使命。其中一个建议是设立“中等大学”,专门负责第一阶段的教育,为学生提供物质资源和合适的教学方法。然而,精英主义原则仍然存在,在工程领域,社会出身并不能很好地代表全体人口。
2. 文化发展与技术影响
文化发展涉及技术、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活方式通过口头交流和周围的人代代相传,文化变革则是文化在社会中的传播,通过口头交流、社会环境和不同行为实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过程变得更加复杂。文化涵盖了所有社会现象,是一个“有机单元”,研究一个群体的文化可以了解其制度和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