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C++的几篇博客,参考人民邮电出版社的《C++ Primer 中文版》一书。
第三节 类的作用域及名字查找
关于类的作用域和名字查找,我们先给出两个结论:
1、类定义实际上是在两个阶段中处理:
首先,编译类的成员声明;
其次,只有在成员声明出现以后,才编译它们的定义本身。
2、无论是声明还是定义,查找出现的名字时,都遵循由内而外的查找规则,遵循常规的块作用域名字查找规则:
首先,检查成员函数局部作用域中的声明;
其次,在成员函数内部找不到声明时,就检查类定义内部对所有类成员的声明;
再次,在类内部找不到声明时,就检查类定义之前或所在成员函数定义之前的作用域中出现的声明。
接下来,我们举多个例子来解释上述结论。
例1:
typedef double Money;
class Account {
public:
Money balance() { return bal; } // 函数返回类型Money是类定义之前声明的类型
private:
// typedef long double Money; // error: 重复定义
Money bal;
};
例2:
// 例2的编程习惯并不好,这里举例只为说明名字查找的规则。一般情况下不会让不同作用域中出现容易引起混淆的同名变量的。
int height;
class Screen {
public:
void fcn ( int height ) {
// cursor = width * height; // height指的是函数fcn内部定义的height,Line 6 的height
// cursor = width * this->height; cursor = width * Screen::height; // height指的是类定义的成员变量,Line 13 的height
// cursor = width * ::height; // height指的是类定义之前的全局变量,Line 3 的 height。作用域操作符::后面跟变量名指全局变量。如果希望在局部变量的作用域内使用同名的全局变量,可以在该变量前加上"::"
}
private:
int cursor;
int height, width;
};
例3:
class Screen {
public:
void setHeight ( index );
private:
int height;
};
Screen::index verify ( Screen::index );
void Screen::setHeight ( index var ) {
height = verify ( var );
}
例3,由于Screen的成员函数要调用定义在类外部的全局作用域下的函数,而成员函数的定义我又不想写在类定义体内部。那么就要注意,成员函数写在外部时,必须使它调用的全局作用域下的函数定义在它前面。同时,全局作用域下的函数verify()的形参和返回类型都是Screen类作用域内声明的变量类型,所以verify就必须定义在Screen类的定义之后才可见。那么综合上述两点,verify就只能定义在Screen类定义和成员函数setHeight定义中间的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