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路由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 掌握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
- 了解静态路由的工作原理。
- 通过实验验证静态路由的连通性和路径选择。
二、实验设备与环境
- 路由器若干(例如:R1、R2、R3、R4、R5等)。
- PC机若干。
- 网线及交换机等连接设备。
- 仿真软件(如Cisco Packet Tracer或GNS3)。
三、实验拓扑图
(由于无法直接绘制图形,以下用文字描述拓扑结构)
- R1连接R2和PC1。
- R2连接R1、R3和R4。
- R3连接R2和R4。
- R4连接R2、R3和R5。
- R5连接R4和外网(假设为R6,但R6在本次实验中仅配置IP地址,用于测试全网可达性)。
四、实验步骤
-
IP地址划分与配置
- 根据实验要求,将内网IP地址划分为172.16.0.0/16的子网。
- 为每个路由器接口和环回接口分配IP地址。例如:
- R1接口:172.16.x.x/30
- 环回接口:172.16.32.x/24(x为不同路由器的编号或接口编号)
- 确保每个接口的IP地址不冲突。
-
配置环回接口
- 在每个路由器上创建并配置环回接口。例如:
shell复制代码
r2(config)#interface loopback 1
r2(config-if)#ip address 172.16.32.1 255.255.240.0
- 环回接口用于测试TCP/IP协议栈的连通性。
-
配置DHCP服务
- 在R1或R3上配置DHCP服务,为PC1等客户端自动分配IP地址。例如:
shell复制代码
r1(config)#ip dhcp pool ccnp
r1(dhcp-config)#network 172.16.128.0 255.255.255.252
r1(dhcp-config)#default-router 172.16.128.1
r1(dhcp-config)#dns-server 114.114.114.114
-
配置静态路由
- 根据实验要求,配置静态路由以实现全网可达。例如:
shell复制代码
r1(config)#ip route 172.16.0.8 255.255.255.252 172.16.0.2
- 配置空接口路由以防止路由黑洞。例如:
shell复制代码
r2(config)#ip route 172.16.32.0 255.255.224.0 null 0
- 配置浮动静态路由以实现路径备份。例如:
shell复制代码
r5(config)#ip route 172.16.0.0 255.255.255.252 172.16.0.21 5
-
配置缺省路由
- 在每个路由器上配置缺省路由,确保全网可达。例如:
shell复制代码
r1(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172.16.0.2
-
测试与验证
- 使用PC1等客户端ping其他PC或路由器,验证连通性。
- 断开某条路径(如100M线路),验证浮动静态路由是否生效。
- 通过R3的DHCP服务,验证PC1是否能自动获取IP地址。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
连通性测试
- 通过ping命令,验证了全网设备间的连通性。
- 断开100M线路后,浮动静态路由生效,实现了路径备份。
-
DHCP服务测试
- PC1成功从R3的DHCP服务中获取了IP地址。
- 验证了DHCP服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
静态路由配置
- 静态路由配置正确,实现了全网可达。
- 空接口路由有效防止了路由黑洞的产生。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和工作原理。通过实际配置和测试,验证了静态路由的连通性和路径选择。同时,也了解了DHCP服务、环回接口、缺省路由等网络技术的配置和应用。本次实验对于深入理解网络路由技术和提高网络配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