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旁听银联的技术人员和客户开会,商讨对接方案。不妨结合个人工作经验来谈谈银联遇到非标交易时,结算支付上的细节有多少难度。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对于任何没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交易性质信息平台,想要使得自身建设的平台能够运行交易项目,类似于电商的运营等,普遍采用接入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整个类电商平台的支付模块。那么电商所要做的就是建设好自身平台的结算模块(普遍是采用订单模块的建设方式),然后调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支付接口引导用户进行支付。小Z对接过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包括微信支付、支付宝、招商银行、易宝支付、汇潮等等。而对于业务为非标、大额、低频的交易性平台,以上第三方支付平台都无法满足支付额度限制(卖车、卖房、卖飞机、卖轮船,有啥卖啥,记住关键字:低频、高额、非标)。所以剩下的选择面很小,银联或者是各个银行的银企直连。
多支付渠道聚合
先说银企直连的对接。必须一个个银行进行对接,因为买卖双方来源不定,手上的银行卡(无论toB、toC)绑定的银行是不定的,多个银行支付渠道的使用带给客户心理上的安全感的同时、也使得其进行大额支付转账具有一定的便利性,交易所的交易流程是需要在指定结算账户缴纳保证金,参与竞价,中标后再通过结算账户缴纳价款,最后完成价款转出,通过以上的结算支付流程,基本解决资金的转移问题,可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然而,正是由于没有第三方支付牌照,采取银企直连的方式,通过分配给买卖双方预设的虚拟账号作为结算账号,可以满足在交易期间符合监管规范,避免构成资金池的风险。
银企直连的对接方式的不足之处就是要对接多家银行,各个银行的对接接口不同,支付通道的构建风格和思想也不同,造成技术对接进度缓慢,同时对于技术架构上需要综合考虑各个银行具体技术对接上的差异性,即使是一个参数也要深入探讨研究,考虑不周在所难免。
现在来谈谈银联接口。银联接口其实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模式是几乎完全等同的,都是采取订单生成与支付的方式,对于客户的操作来说,就和平时在电商上支付体验一样,引导式、点击链接、确认并完成支付。随后在技术层面上,电商平台的后端服务器获取到银联的订单支付成功的回调通知,电商平台修改订单状态,那么完成了这笔订单的支付。
那么不足之处在哪里呢?
首先,订单模式对于原路退还的处理是将之前完成的订单进行退款处理,需要结算模块进行改造,结算单据其实是有两条的(如保证金入金、保证金退还,业务数据是两条,如此就要构建出N对1的数据结构)。
第二,要符合监管,那么价款在平台中存放的时间是需要计算滋生的利息,在价款转出成功后追加支付的。那么这种业务场景下订单如何生成?需要深入探讨。
第三,当竞价成功后的保证金转价款,订单模式是否支持数据的同步呢?又要打个问号。
第四,银联大额支付有时间限制,T+1后到账,那么意向买方的竞价资格是需要通过到账时间计算的,如果项目在下架等待挂牌,资金实际已经支付完成但由于对账的时间限制不能及时传输到账消息呢?竞价资格无法及时获取,影响业务的进行和用户的体验。
当然还有很多订单模式无法解决先有项目运营的结算流程,细节以后再说。
当然订单模式依旧是适合大多数互联网电商的支付结算流程的,但是互联网的支付模式遇到了传统企业,看来还是有相当长的磨合与改造周期。
那么,你在工作中是否也遇到了类似的场景问题呢?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