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下添加新分区并设置挂载点

本文介绍了如何在 Ubuntu 下通过创建新分区并设置挂载点来解决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使用 fdisk 创建分区、格式化分区及设置挂载点,并确保系统能够自动挂载。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Ubuntu下添加新分区并设置挂载点
 
最近在做Android项目,可是解压根文件系统以后,就报警说硬盘不够。当初设置使用的大小为15G。不过扩展分区还是很方便的。当然首先你得设置添加使用的硬盘大小,这次我一下提高到了30G,看它还报警否。
一、创建新分区
首先查看已经有的分区:
root@ubuntu:/# fdisk -l
  www.2cto.com  
Disk /dev/sda: 32.2 GB, 32212254720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3916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512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512 bytes / 512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e11ac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           1        1871    15021056   83  Linux
/dev/sda2            1871        1958      704513    5  Extended
/dev/sda5            1871        1958      704512   82  Linux swap / Solaris
root@ubuntu:/#
从上面的信息看出/dev/sda1、/dev/sda2两个主分区,那么我们可以创建一个/dev/sda3
root@ubuntu:/# fdisk /dev/sda
 
WARNING: DOS-compatible mode is deprecated. It's strongly recommended to
         switch off the mode (command 'c') and change display units to
         sectors (command 'u').
 
Command (m for help):
m for help就看的出,输入 m 为帮助;
Command action
   a   toggle a bootable flag
   b   edit bsd disklabel
   c   toggle the dos compatibility flag
   d   delete a partition
   l   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
   m   print this menu  www.2cto.com  
   n   add a new partition
   o   create a new empty DOS partition table
   p   print the partition table
   q   quit without saving changes
   s   create a new empty Sun disklabel
   t   change a partition's system id
   u   change display/entry units
   v   verify the partition table
   w   write table to disk and exit
   x   extra functionality (experts only)
 
Command (m for help):
从上面信息知道,n 为添加分区,即新建分区;w 为保存。
Command (m for help): n
Command action
   l   logical (5 or over)
   p   primary partition (1-4)
创建逻辑分区还是主分区,这里输入 p 创建主分区。
如果出现:
Selected partition 4
No free sectors available
表示没有空闲硬盘,这时你得手动在 虚拟机上添加。
接着按默认数据输入,最后记得输入 w 保存。q为退出。
 
二、格式化新建分区并设置挂载点
格式化:
root@ubuntu:/# mkfs.ext4 /dev/sda3
创建挂载点:
root@ubuntu:/# mount -t ext4 /dev/sda3 /home/work
把新建的分区挂载到/home/work目录,/home/work目录大小就为自己先添加的硬盘大小。
这时你就可以查看到home/work里面有个lost+found目录。
 
三、让 系统开机自动挂载
 
只要在/etc/fstab中添加一行,做过根文件系统的应该知道:
 
/dev/sda3       /home/work  ext4    defaults    1   0
  www.2cto.com  
重启下就可以见效了。
 
查看使用情况:
root@ubuntu:/# df
Filesystem           1K-blocks      Used Available Use% Mounted on
/dev/sda1             14784996   5147264   8886680  37% /
none                    248640       208    248432   1% /dev
none                    254244       248    253996   1% /dev/shm
none                    254244       384    253860   1% /var/run
none                    254244         0    254244   0% /var/lock
/dev/sda3             15480852   8684096   6010376  60% /home/work
root@ubuntu:/#
当然在/home/work目录,我已经添加了很多东西。

 
 
作者 centralperk
<think>我们正在处理用户关于在Ubuntu设置和配置挂载的问题。根据提供的引用,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步骤: 1. 首先,需要获取硬盘的UUID,因为使用UUID挂载比使用设备名(如/dev/sdb1)更稳定,因为设备名可能会变动。 2. 创建挂载目录(即一个空文件夹),用于将硬盘挂载到这个目录。 3. 编辑`/etc/fstab`文件,添加一行配置,指定UUID、挂载、文件系统类型、挂载选项、dump选项和fsck选项。 4. 保存`/etc/fstab`后,可以使用`mount -a`命令测试配置是否正确,或者重启系统自动挂载。 具体步骤: **步骤1:获取硬盘的UUID** - 使用命令:`sudo blkid` 或者 `ls -l /dev/disk/by-uuid/` - 找到对应硬盘分区的UUID,记录下来。 **步骤2:创建挂载目录** - 选择一个目录作为挂载,例如`/media/user/data`(其中user是你的用户名,data是自定义的目录名)。 - 使用命令创建目录:`sudo mkdir -p /media/user/data` **步骤3:编辑/etc/fstab文件** - 使用文本编辑器(如vim)打开:`sudo vim /etc/fstab` - 在文件末尾添加一行,格式如下: ``` UUID=你的UUID 挂载 文件系统类型 选项 0 2 ``` 例如: ``` UUID=1234567890ABCDEF /media/user/data ntfs defaults 0 2 ``` 注意:文件系统类型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如ext4、ntfs等)。选项通常写`defaults`,表示默认选项。最后两个数字分别是dump选项(一般设为0)和fsck检查顺序(根目录为1,其他一般为2,0表示不检查)。 **步骤4:测试挂载** - 运行`sudo mount -a`,如果没有报错,则说明配置正确。 - 也可以使用`df -h`查看挂载情况。 **注意事项**: - 如果挂载的是NTFS格式的硬盘,可能需要安装额外的软件包(如ntfs-3g)以确保读写支持。 - 如果硬盘之前在其他系统上使用过(如Windows),建议先安全移除,再连接到Ubuntu系统,避免数据损坏。 根据引用[1]和引用[3]的说明,我们特别要注意`/etc/fstab`中各个字段的含义。 现在,我们为用户提供一个详细的步骤指南,生成相关问题。</think>### Ubuntu设置和配置挂载指南 在Ubuntu系统中配置挂载需要以下步骤,核心是通过编辑`/etc/fstab`文件实现永久挂载: #### 1. **获取硬盘UUID** ```bash sudo blkid ``` 或 ```bash ls -l /dev/disk/by-uuid/ ``` 输出示例: ```bash /dev/sdb1: UUID="5f3a8e7b-1c2d-4e9f" TYPE="ext4" ``` 记录目标硬盘的UUID值(如`5f3a8e7b-1c2d-4e9f`)[^1][^3]。 #### 2. **创建挂载目录** ```bash sudo mkdir -p /path/to/mountpoint # 示例:sudo mkdir -p /media/user/data ``` 确保目录有访问权限: ```bash sudo chown $USER:$USER /path/to/mountpoint ``` #### 3. **编辑fstab配置文件** ```bash sudo nano /etc/fstab ``` 添加以下格式的行: ```bash UUID=你的UUID 挂载路径 文件系统类型 defaults 0 2 ``` 示例配置: ```bash UUID=5f3a8e7b-1c2d-4e9f /media/user/data ext4 defaults 0 2 ``` 各字段含义: - **UUID**:硬盘唯一标识 - **挂载路径**:创建的目录路径 - **文件系统类型**:ext4/ntfs/xfs等 - **defaults**:默认挂载选项 - **0**:dump备份标志(0=不备份) - **2**:fsck检查顺序(0=不检查,1=优先,2=次优先)[^3] #### 4. **测试应用配置** ```bash sudo mount -a # 测试配置是否正确 df -h # 验证挂载结果 ``` 若无报错,重启后会自动挂载: ```bash sudo reboot ``` #### 常见问题处理 1. **NTFS硬盘挂载**: ```bash sudo apt install ntfs-3g ``` 在fstab中使用`ntfs-3g`作为文件系统类型[^1]。 2. **权限问题**: 在fstab的options字段添加: ```bash uid=1000,gid=1000 # 替换为实际用户ID ``` 3. **卸载硬盘**: ```bash sudo umount /path/to/mountpoint ``` > **重要提示**:编辑fstab前务必备份原文件!错误的配置可能导致系统无法启动[^2]。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