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子分区(sub partition)操作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Oracle的Altertable语句对大量分区表进行重新定义,包括添加List分区、List子分区和修改子分区模板的操作步骤。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要重新定义大量分区表。

首先看 SQL Reference 大致了解了 Oracle 的分区修改操作。Alter table 语句的alter_table_partitioning 子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全局:modify_table_default_attrs
分区:Modify, Move, Add, Coalesce, Drop, Rename, Truncate, Split, Merge, Exchange
子分区:Set Template, Modify, Move, Drop, Rename, Truncate, Split, Merge, Exchange

    Move: 将分区、子分区移动到新的表空间。
    Coalesce: 只适用于 hash 分区的表。作用是减少一个 hash 分区;方法是将最后一个分区的数据分布到前面的分区中,再删除此分区。
    Merge: 将两个分区、子分区合并为一个新分区,并删除两个旧分区。Merge 可以合并 List 和相邻的 Range 分区,只能合并属于同一分区的 List 子分区。
    Exchange: 交换表分区。

我要做的是添加 List 分区、List 子分区、修改子分区模板。

1. 添加 List 分区

如果表使用 List 分区,且创建了 Default 分区,则此表上无法执行 Add 分区操作,必须 Split 此表的 Default 分区。Alter table 语句提供了 split_table_partition 子句。此子句的功能是创建两个新分区(新建 Segment,可以指定新的物理属性),移动 partition 指定的分区的数据,满足 values 条件的放入 into 的第一个分区,其余的放入第二个分区,之后原分区。Oracle 将自动 Split Local Index,因此需要重建索引。

下面的语句为表 A_CHECKBILL_MONTH 添加了一个分区 P_6230000,将原有 P_OTHERS 分区中 COMPANY_ID = 6230000 的数据存储到新分区 P_6230000 ,剩余数据存储到 P_OTHERS。

alter table A_CHECKBILL_MONTH
split partition P_OTHERS values (6230000) into (
partition P_6230000,
partition P_OTHERS
)
update indexes;


2. 添加 List 子分区:

Oracle 没有提供子分区 Add 操作,因此添加子分区必须使用 Split 操作。Alter table 语句提供了 split_table_subpartition 子句,此子句的功能是将一个 List 子分区 Split 为两个。原理跟 List 分区类似。

下面的语句为表 A_BATCH_TURNDAYS 添加了一个子分区 P_6230000,将原有 P_OTHERS 分区中 COMPANY_ID = 6230000 的数据存储到新分区 P_6230000 ,剩余数据存储到 P_OTHERS。

alter table A_BATCH_TURNDAYS
split subpartition P_200401_SP_OTHERS values (6230000) into (
subpartition P_200401_SP_6230000,
subpartition P_200401_SP_OTHERS
)
update indexes;


3. 修改子分区模板:

Alter table 语句的 set_subpartition_template 子句,作用是重新定义(或新建、清除)复合分区表的 list 或 hash 子分区模板。执行 set_subpartition_template 操作后,表中已创建的子分区不受影响,本地、全局索引也不受影响。在此之后的分区操作(例如 add、merge 操作)将使用新的模板。

以下语句更新表 A_CHECKBILL_DAY 的子分区模板

alter table A_CHECKBILL_DAY
set subpartition template (
subpartition SP_2000000 values (2000000),
subpartition SP_6280000 values (6280000),
subpartition SP_6010000 values (6010000),
subpartition SP_6020500 values (6020500),
subpartition SP_6050000 values (6050000),
subpartition SP_6070000 values (6070000),
subpartition SP_6080400 values (6080400),
subpartition SP_6090000 values (6090000),
subpartition SP_6110000 values (6110000),
subpartition SP_6170000 values (6170000),
subpartition SP_6200000 values (6200000),
subpartition SP_6300000 values (6300000),
subpartition SP_6250000 values (6250000),
subpartition SP_6130000 values (6130000),
subpartition SP_6140000 values (6140000),
subpartition SP_6160000 values (6160000),
subpartition SP_6180000 values (6180000),
subpartition SP_6230000 values (6230000),
subpartition SP_OTHERS values (default)
);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回答用户在Oracle中如何确保查询的结果保持特定顺序的问题,特别是使用ROW_NUMBER()或其他排序技巧。首先,我得回顾一下Oracle中的查询和排序机制。 查询在Oracle中默认不保证顺序,除非显式地使用ORDER BY。但直接在外层查询中使用查询的ORDER BY可能不会保留顺序,因为外层查询可能重新排序结果。这时候可能需要使用像ROW_NUMBER()这样的窗口函数来分配序号,从而保持顺序。 ROW_NUMBER() OVER (ORDER BY ...)可以为每一行生成一个唯一的序号,基于特定的排序。如果在查询中使用这个函数并按照需要的顺序排序,外层查询可以通过这个序号来保持顺序。例如,查询中先按日期降序排列并生成行号,外层查询再按这个行号排序,就能确保顺序不变。 另外,可能还有其他方法,比如使用内联视图(Inline View)或WITH句(CTE),在查询中排序后,外层查询再选择。不过同样需要考虑排序的保持。可能需要在外层再次排序,或者利用ROWNUM,但ROWNUM是在数据读取时分配的,如果在查询中有ORDER BY,再在外层使用ROWNUM可能会影响顺序。或者使用嵌套查询,先排序再限制行数。 需要验证这些方法的有效性。比如,查询中使用ORDER BY并配合ROW_NUMBER(),然后外层按行号排序是否有效。或者使用内联视图,确保外层查询保留顺序。另外,用户提到的引用[2][3][4]中提到了ROW_NUMBER()的用法,特别是分区和排序,这可能对保持查询的顺序有帮助。 还需要注意,Oracle的优化器可能会重新排列查询,除非有明确的ORDER BY在最外层。因此,必须在外层查询中再次使用ORDER BY来确保最终结果的顺序。例如,即使查询中有ORDER BY,如果外层没有,结果可能还是无序的。 总结步骤可能包括:在查询中使用ROW_NUMBER()和ORDER BY生成行号,外层查询根据该行号排序;或者使用内联视图,在查询中排序后外层查询选择并再次排序。此外,使用ROWNUM时需要注意其生成时机,可能需要在查询中先排序再使用ROWNUM,否则顺序可能不对。 可能的示例:比如用户想按薪水降序排列员工,并在查询中处理,然后外层保持这个顺序。使用ROW_NUMBER()可以分配序号,外层按序号排序。或者使用嵌套查询,先排序,再在外层选择。 需要检查是否有其他方法,比如使用FETCH FIRST或OFFSET,但这些可能也依赖于正确的排序。另外,使用临时表或公用表表达式来存储排序后的结果,再从中选择,可能也是一种方法,但可能效率较低。 最后,要确保回答中引用了提供的参考资料,比如引用[2][3][4]中关于ROW_NUMBER()的用法,特别是分区和排序的应用。同时,可能需要指出在查询中单独使用ORDER BY而不在外层使用的话,顺序可能不会被保留,因此必须在外层再次排序或者使用行号来固定顺序。</think>在Oracle中确保查询结果保留特定顺序,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 一、使用ROW_NUMBER()窗口函数 1. **在查询中显式定义排序** 通过ROW_NUMBER()配合`ORDER BY`生成固定行号,外层查询按该行号排序: ```sql SELECT * FROM ( SELECT id, name, salary, ROW_NUMBER() OVER (ORDER BY salary DESC) AS rn --按薪水降序生成行号 FROM employees ) sub ORDER BY rn; --外层按行号排序 ``` 此方法通过行号固化排序逻辑,确保外层顺序一致[^2][^3]。 2. **分区排序场景** 若需按分组保留顺序(如部门内薪水排序): ```sql SELECT * FROM ( SELECT dept_id, name, salary, ROW_NUMBER() OVER (PARTITION BY dept_id ORDER BY salary DESC) AS dept_rank FROM employees ) ORDER BY dept_id, dept_rank; --按部门和排名排序 ``` 适用于需要分组内独立排序的场景[^4]。 --- ### 二、使用内联视图(Inline View)强制排序 通过嵌套查询和`ORDER BY`实现: ```sql SELECT * FROM ( SELECT id, name, salary FROM employees ORDER BY salary DESC --查询内排序 ) WHERE ROWNUM <= 10; --获取前10条(顺序已固化) ``` 需注意: - **Oracle优化器可能忽略查询中的`ORDER BY`**,因此需在外层再次排序或结合`ROWNUM`限制[^1]。 - 若需分页,可结合`OFFSET-FETCH`(Oracle 12c+): ```sql SELECT * FROM ( SELECT id, name, salary FROM employees ORDER BY salary DESC ) OFFSET 0 ROWS FETCH NEXT 10 ROWS ONLY; ``` --- ### 三、通过WITH句(CTE)固化顺序 使用公用表表达式临时存储排序结果: ```sql WITH sorted_data AS ( SELECT id, name, salary FROM employees ORDER BY salary DESC --在CTE中排序 ) SELECT * FROM sorted_data; --直接查询已排序的临时结果集 ``` 此方法可读性高,但需注意CTE的排序可能仍会被外层操作影响,建议在外层补充`ORDER BY`。 --- ### 四、性能与注意事项 | 方法 | 适用场景 | 性能影响 | |--------------------|-----------------------------|-------------------| | ROW_NUMBER() | 复杂排序、分组排名 | 中(窗口函数计算) | | 内联视图 + ROWNUM | 简单分页或固定行数查询 | 低 | | WITH句 | 多步骤查询且需重用排序结果 | 中(临时结果集) | **关键点**: 1. **始终在外层显式使用`ORDER BY`**,因为查询中的排序可能被优化器忽略。 2. **避免直接依赖查询顺序**,除非通过行号或ROWNUM显式控制。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