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加班成为习惯

本文探讨了东西方在工作文化上的差异,特别是在工作效率方面。西方国家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鼓励员工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完成任务;而在中国,长时间加班被视为敬业的表现。文章建议中国员工学习西方的规划能力和效率观念。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西方的许多国家里,员工和老板的心里都有这样的共识:能在一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里,保质保量地做完所有或者计划外的工作,到了下班的时间就离开办公室,这才是有工作能力的员工。

       比如,英国的运输公司,会在卡车上装上定时制动,强迫卡车司机准时收车。

 
 
因为他们觉得,超过规定工作时间的卡车司机,再继续工作下去的危险成本和健康成本过大,从长远上看很不划算。

  但是,这个观点在许多中国人的心里却不那么容易理解。许多中国员工认为,不光8小时都在办公室里工作,下班以后还要“努力”加班,回家还要想着明天的工作,这样才是肯奉献、爱岗敬业的员工。

  其实,在现代社会,热爱工作最重要的是做到有效率、出效果,而不是奉献的加班时间有多长。

  中健会公众健康集团首席执行官、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李智金说,工作效率是许多中国员工的弱项。他们做事不善于计划、不会细化工作内容,每天做什么有些随意,可能会想起哪件事就干哪件事,结果到了下班时才发现,该干的没干,不是今天必须干的却都干完了。这样下去很容易让自己养成工作拖拉的习惯,养成加班的习惯。

  李智金说,外国人工作很讲究效率和日常的绩效考核,领导们通常会赞赏那些能干好本职工作,到点就能完成工作而下班的员工。

  领导们还会向员工强调,他们不愿意为员工付加班费,但是会很慷慨地对一年都不请病假,健康体检结果优秀的员工给予相当数量的物质奖励。

  李智金向中国员工们建议,我们可以适当学习一下外国人的规划能力。在工作之前、工作过程中要尽量细化自己的工作安排。

  我们可以先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一个长远的目标,然后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目标,每个目标要怎么实现,每个目标所要花的时间、物质、精力等,最好能一直细到每月、每周、每天要做什么。因为毕竟人这一辈子做的事情实在是很有限,如果你能在做事前多点思考,人生就会少出现一些后悔和遗憾。

阅读(281) | 评论(0) | 转发(0) |
评论热议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